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清凉佛国五台山


清凉佛国五台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境内。传说过去的五台山气候炎热。久旱无雨。文殊菩萨为了解救百姓遭受酷热的苦难,化为一个和尚到东海龙宫去借宝,龙土领他看遍了宫内的奇珍异宝,他都不要,却挑中宫外一块叫做歇龙石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原是龙太子歇息纳凉的地方。每当龙太子玩得大汗淋漓时,只要到石上一躺,便会遍体生凉。龙土虽舍不得被借走,但一想到石头又大又重,谅这个和尚也搬不走,便假意答应了。不料文殊菩萨用手轻轻一点,歇龙石突然变小,装入袖中不辞而别了。文殊菩萨回到五台山,将此石扔在山沟里,只见瞬间遍山草长花开,清泉涌流,气候突然凉爽起来。于是人们把这块神奇的石头称作清凉石,至今还躺在台怀镇西南18公里处的清凉谷中的清凉寺内。传说文殊菩萨还常坐在石上讲经说法,所以又称之为曼殊床。

其实,五台山被称为清凉世界,主要是因为地处华北,海拔又在2000米以上的缘故。每年四月解冰,九月积雪,即使在七、八月盛夏季节,山上最高气温一般在20 0C左右。“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夏,故名清凉。”清凉佛国之称,由此而来。

五台山周圆250公里,由五座圆浑的山峰环抱而成,分别称为中、东、南、西、北台,其中北台最高,为3058米。台顶树木稀少,犹如垒土而成,因此当地俗称“秃头山”。传说文殊菩萨从龙土处取回歇龙石后,龙土五个儿子追到五台山,用龙爪乱扒乱翻,想要我回歇龙石,因此把五个山峰扒成平台。现在每座台顶的山麓,都可看到有成堆乱石,人们称之为“龙翻石”。其实这是冰川时期由于冰冻作用造成的砾石堆。

台怀镇位于五台山中心的台怀盆地中。这一带青山翠壑,一条青水河水声潺潺。即使在炎热季节也凉爽无比,真是名不虚传的“清凉胜地”。寺庙和僧侣多集中于此,成为五台山佛教和旅游活动的中心地。

早在东汉时,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台怀建造了灵鹜寺,成为五台山佛教传播的开始。北魏、隋、唐各代又纷纷建起众多的寺庙。据说唐代宗登基之前曾遇文殊菩萨,并助他脱险,所以在他当上皇帝(公元762年)后就诏修文殊殿,五台山由此成为专门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台怀镇四望,周围寺塔林立,在灵鹜峰的南坡,有108级石阶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佛宫。相传文殊菩萨就住在山顶。顶上有殿宇430间,占地45亩,其格局均按皇宫模式建造,上覆三彩琉璃瓦,下铺青色细磨砖,十分豪华富丽,为诸寺之冠。山门内有天土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等建筑。文殊殿内的文殊菩萨骑着青狮,手持利剑,头顶五髻,所以也有五台为文殊五髻的说法。在佛教中,文殊和普贤是释诅牟尼的左、右胁侍,文殊是智慧和威猛的象征。菩萨顶前这108级台阶,在佛教中暗指人间108种烦恼。上山朝拜文殊菩萨,则可以把人间烦恼丢弃于脚下。人们踏上这108级台阶,都会想起《水浒传》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酒醉如泥的鲁智深步履踊 ¥}地登上台阶,砸开山门,演出了一出令人捧腹的闹剧,却表现出他不服清规戒律的豁达性格。

五台山以佛教名山而久负盛名。唐代就有印度、口本、斯里兰片等国高僧不远万里前来朝台。清朝康熙皇帝曾朝台五次,乾隆皇帝也曾六次游山,并住宿在菩萨顶上。现中门匾上的“灵峰胜境”为康熙御书,乾隆所题的御砷高6米,四面刻有汉、蒙古、满、藏四种文字。佛教最盛时期,全山留有寺庙360多处,僧尼多达2000多人。

由于五台山接近内蒙、青海等蒙、藏少数民族地区,自清代起,佛教中的喇嘛教(黄教)也进入五合山。由此形成了黄农喇嘛的黄庙和青衣和尚的青庙并存的格局,这在我国各大佛教名山中是独一无二的。台怀镇上塔院寺中的白塔就是喇嘛教的象征。这座大白塔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802年),由尼泊尔工匠来此设计建造的。白塔高60余米,形如藻瓶,上下悬挂了252枚铜铃,顶部铜制的大宝瓶金光闪耀,清风徐来,铃声余音不绝。喇嘛教信徒朝山多在此叩头念经,虔诚备至。与塔院寺隔路相望的罗眠寺也是一座黄庙。寺前一对石狮雕工精巧,传为唐代遗物。寺内正殿里有一座木制的活动莲台,喇嘛可在暗中操纵轮招‘,牵动绳索,使莲瓣张开,现出菩萨:称作为“开花现佛”。

从罗眠寺沿山坡而上即为圆通寺,其前身就是五台山的开山祖寺一一灵鹜寺。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占地120亩,共有七重殿堂,气派非凡。寺内有一口重9999。 5斤的大铜钟和一座精巧玲玫的铜殿,均为明代铸建。寺内的无量殿是一座全部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显示出我国古代建筑匠人的高超技术。藏经殿内珍藏大量珍贵佛教文物,令人大饱眼福。

在这附近还有许多古刹依山旁谷而筑,有广济寺、圆照寺、广宗寺、万佛阁、殊像寺、龙泉寺、竹林寺、金阁寺、镇海寺、普化寺、南山寺等等,真不愧为佛国天地!

离龙泉寺不远处的令公塔,是宋朝爱国名将杨业的葬身之地。相传杨令公战死沙场后,其予五郎收骨建塔,葬于此地,杨五郎即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传说杨五郎在此操练三千僧兵,帮助杨六郎大破水牛阵。至今在显通寺年还存放一根传为杨五郎用过的铁棍。重81公斤,因打韩昌而成两截。

五台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台环抱之内称为台年,五台之外称为台外。散布在台内、台外的历代所建的寺庙不胜其数。有不少古刹因地处偏僻,一般游人踪迹难至,历代战乱时期却能逃避战火,因此保持了古朴的建筑风格,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其中地处五台山之西南的南禅寺和五台山之东北的佛光寺乃是国内少有的两大唐代古寺。赵朴初先生曾赞道:“二唐寺,瑰宝世间无。”

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唐代建筑,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1200多年。大殿古朴典雅。单檐歇山顶,殿内无立柱,斗拱层层叠架,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殿内17座佛像,其形态、衣饰、手法与敦煌唐代雕塑如出一辙,堪称唐塑佳作。

佛光寺的大殿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所建,规模比南禅寺大,宽七间深四间,单檐庞殿顶,斗拱宽大,出檐深远,造型雄浑优美。寺内的塑像、墨迹、石刻均为唐代原作,是极为宝贵的文物珍品,这两座古刹在我国以及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游人能亲睹唐代古刹风貌,乃不虚此行。

相传文殊菩萨在农历六月十四诞辰,所以五台山的六月大会盛况空前。这一传统从隋唐时期一直流传至今。每年会期,四方僧尼香客蜂拥而至,各寺庙灯烛辉煌、香烟绦绕。尤其在六月十四、十五两天,喇嘛教要举行特有的“斩鬼”、“跳鬼”宗教仪式。喇嘛们头戴鬼神面具,穿着奇装异服,手持各种宗教器具,手舞足蹈,引八方来客争相围观,热闹非凡。自古以来,每逢五台山六月大会,汉、蒙、藏、满各族牧民还在此举行骡马大会,进行牲畜交易,商贩也纷纷前来做生意,宁静的台怀镇一时摆满各种货摊。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每年六月之前,当地政府作好精心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盛大的节目。六月也成为国内外旅游者来五台旅游的高峰季节,他们在这一佛国圣地领略了五台山人民特有的风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