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自运河漕运来的粮食和百货,抵达通州后,多是“舍舟遵陆”,改用车辆,“径趋朝阳门”,运入城里的几大仓房。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条长达40里的土路,也是朝阳路的前身。车马长年累月的“轮蹄络织”让这条路变得破旧不堪。每逢雨雪过后,路上“积涔成洼,经潦作泞”。
公元1729年,为方便通州到京师运粮及行走之需要,雍正皇帝下令开始修筑朝阳门外石路。后来路两侧的荒郊开始逐渐形成十里堡、大黄庄等一些散落的村庄,其中一村落距朝阳门八里,故名八里庄。
八里庄四周坟地颇多,有英家坟等、道家坟(园)等。因为烧香祷告,所以这里也成了寺观庵堂的聚集地,如红庙、延静寺、慈云寺、甘露庵等,如今这里的许多地名皆因此得名,如红庙、延静里、慈云寺、甘露园。
解放初期,八里庄属于北京市第十三区管辖范围。
1954年6月撤消行政村建制建立八里庄乡。
1956年撤乡建八里庄街道,1959年4月,八里庄街道并入小庄街道。
1960年10月,八里庄街道由小庄街道划出,建立八里庄人民公社。
1979年,改称为八里庄街道至今。
八里庄街道原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部分区域划归到周边的六里屯、平房、高碑店等街乡。现辖域东以青年路、高碑店北路为界,与平房乡、高碑店乡相邻;西至西大望路、金台路,与建外街道、呼家楼街道接壤;南靠京包铁路线,与高碑店乡毗连;北至二道沟,与六里屯街道相望。东西最长3.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境内道路交通便捷,四环路纵穿南北,朝阳路横贯东西,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辖区现划分为13个社区,常住人口约1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