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年以西班牙名义探险的水手Juan Díaz de Solís,是第一个到达拉普拉塔河的欧洲人,因其在现今乌拉圭受袭身亡而终止。1532年2月2日,Pedro de Mendoza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用“Ciudad de Nuestra Señora Santa María del Buen Ayre”(译为“圣母玛利亚和顺风之城')首次命名布宜诺斯艾利斯,该城坐落于现今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南部。
1541年因为常年遭受土著攻击,欧洲定居者不得不放弃该城移居他地。
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二次移民潮
1580年,Juan de Garay从今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顺流而下到达,开始了第二次至今的定居。虽然重建时是城市以“三位一体”为城名,其港命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今以港名通称。
布宜诺斯艾利斯殖民时期
布宜诺斯艾利斯早期发迹于贸易,17至18世纪大多数年间,
西班牙殖民者强制要求所有与欧洲贸易必须通过秘鲁利马,便于其征收税利;该计划严重损害布宜诺斯艾利斯贸易商的利益,也导致了当地的业盛行,同时不可避免培育了对西班牙殖民当局的仇怨。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由鉴于此,于18世纪晚期做出来意味深长的决定:终止该贸易政策并宣布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港口;葡萄牙港口波尔图遭英军占领也加速了对通过大西洋航路的贸易需求。然而国王安抚修正的行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部分精通法国大革命理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对脱离西班牙的独立活动越发渴望。在英军入侵拉普拉达地区的行动中,两次英军攻击布宜诺斯艾利斯均由当地民兵击退;最终当地西班牙裔市民趁西班牙忙于半岛战争和一周的和平示威后于1810年5月25日,驱逐西班牙总督并建立临时政府。现今五月二十五日为阿根廷国庆日(五月革命日),正是从西班牙独立是在1816年。
历史上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崇尚自由和自由贸易理念的首善之区,特别是与宣扬保守天主教方法治国的西北地方相比而言。19世纪阿根廷关于集权者和联邦者爆发的冲突大多数源于以上分歧。五月二十五革命后,一群军人特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各省争取支持,大多数使团流于冲突,该事件也加剧了首都和地方的关系紧张。
19世纪中布宜诺斯艾利斯遭到2次海军封锁:1838至1840年遭法国包围;1845至1848年遭英法联合远征军封锁;两次妄图使布市屈服的包围均以失败告终,外国强权也放弃了其要求。
布宜诺斯艾利斯当代至今
19世纪绝大多数时期,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政治地位仍是敏感议题。虽然其
已为阿根廷首都,1853至1860年为脱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首府,但是该议题仍不断引发战争直到1880年阿根廷联邦政府最终宣布其归联邦直辖并为联邦政府组成部分,市长由总统任命。除了潘帕斯草原赋予的财富外,19世纪下半叶的铁路建设也便利了市内工厂的原材料运输,增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经济实力。作为新兴的多元文化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与欧洲强国的首都相比高低,科隆剧院跻身世界顶尖歌剧院。1880年至1940年城市修建了其主要大道,南美当时的最高建筑和首条地铁系统。
192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欧洲,阿根廷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移民者趋之若鹜的目的地。由于受2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大批农场主和农民移迁到都会区外围,造就了第一批贫民窟,加剧了社会矛盾和阿根廷作为富裕之地的形象形成反差。1914至1935年,该市人口由一百五十万人猛增至三百五十万人。与欧洲移民者所秉持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所不同,遭剥夺了政治参与的当地新定居者拥有基本社会保障,之后发展为庇隆主义。
布宜诺斯艾利斯庇隆主义
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庇隆主义发展的摇篮
于1945年10月17日近于神话般在五月广场爆发的示威活动,大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工人阶级从那时起是庇隆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五月广场也成为许多阿根廷政治事件爆发地和示威地。
1955年6月16日,五月广场的海军炸弹碎片导致364平民丧生(见五月广场炸弹事件),该事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唯一一次遭受来自空中袭击,也导致了三个月后军人推翻庇隆政府(见阿根廷自由革命)。
70年代,一系列左翼革命运动(E.R.P,F.A.R.)和由在胡安·庇隆死后成为于1974年阿根廷总统的伊丽莎白·庇隆所支持的右翼团体三角A间的冲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不断爆发。
由Jorge Rafael Videla领导的1976年政变,使该冲突升级为“肮脏之战”,约三万人死于军事政府统治期间;由受害者母亲发动的静默游行成为了那一时期阿根廷有名的受难意象。
独裁统治导致了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高速公路计划搁置,虽然该计划设计穿越居民区,当时只有预订的7条中的三条动工,其中的两条没有安装隔音设施和设计沿途景观,仅仅简单的跨越既有高速路穿越街区;除了高效的建设和实际效能外,高速路的伴生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有关街区的居民。
教皇保罗二世曾于1982年,因福克兰战争的爆发并于1987年二度访问该市。
1992年3月17日,发生了29死、242伤的以色列使馆案和1994年,拆除多栋犹太组织的大楼致死85人事件。
依据1993年一项协议,阿根廷宪法修改后赋予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自治权,并终止总统任命市长的权利;1996年6月3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选出了首任民选市长。
2004年12月30日在República Cromagnon夜店发生的致196死的火灾是阿根廷非自然灾害死亡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