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山东济南)平阴县的历史沿革


平阴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平阴之名始见于《左传》。其地望大致属于考古学文化的海岱文化区。

平阴唐虞三代时属兖州;春秋战国为齐地;汉时属兖州部泰山郡;东汉属兖州部济北国。

周王朝建立,分封诸侯,平阴属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平阴仍属齐国。

晋时属兖州部济北国。

南宋时属兖州部济北郡。

后魏时属济北郡。

隋属兖州部济北郡(平阴、卢县并置)。

唐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

宋、金时期,平阴县辖旦欢、澄空、傅家岸、滑口、孝德、辛镇、鸾翔、沙沟、宁乡、安宁10个乡镇。

平阴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北宋政和元年(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时,东至奉符县(泰安县),南与宁阳、东平县搭界,西与东阿、茌平县接壤,北靠长清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0公里,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

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县境承袭自北宋,包括了肥城市境在内。

元属山东西道东平路总管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割辛镇、沙沟等5镇,孝德等4乡归肥城县。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平州。明初编户为16里,后增为19里。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平阴县分4个乡(北为永宁乡,东为顺德乡,南为安乐乡,西为西宁乡)、26里,辖286个村庄。

清属泰安府。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平阴县分24里,辖328个村庄。其中黄河南12里,辖192个村庄。

平阴县,民国二年属济西道,次年改属东临道,十七年(1928)直属山东省。

1933年平阴县划分5个区、11个镇、181个乡、365个村。其中黄河南3个区,辖8个镇、110个乡。

1939年10月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下设6个区。

抗日战争期间,民主政府将平阴县划属泰西专区。

1942年12月调整为7个区,平阴县与东阿县东部合为平阿县,隶属晋冀鲁豫边区。

1945年撤平阿县恢复平阴县。

1946年改属泰西专区,1946年11月黄河北的四区(牛角店)、五区(旦镇)整体划出。平阴县民主政府设4个区。

1948年3月平阴县设联防片62个。

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

1958年11月平阴县并入东平县,属聊城专署。

1959年10月恢复平阴县,属济南市。

1960年4月属菏泽专区。

1961年2月12日属济南市,同年4月18日由济南复属泰安专区。

1985年3月27日属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