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约前21年~前11年),为要服地,在雍州翟族境内。
西周(前11年~前770年)属固阳榆中地,为荒服,属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5年)仍为白翟地,属晋国。(一说为林胡族地)。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为固阳榆中地,属魏国,后属赵国。
秦(前221年~前206年)为上郡地。
西汉(前206年~23年)设富昌县(府谷县东北部及准格尔旗南部),属西河郡。王莽改名富成县,东汉(25年~220年)撤销,辖地并入平定县(准格尔旗南部及府谷县西部)。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为匈奴地。东晋属赫连氏大夏国(都城在今靖边县白城子)。
北魏(386年~534年)为五原郡固阳并永安郡地。北周(557年~581年)为银城县(今神木县北部及府谷县地)地。
隋(581年~618年)为银城县地。开皇十年(590年)在北部复设富昌县,南部仍属银城县。
唐(618年~907年)属麟州。初为府谷镇,开元以后县地分属银城、新秦二县。
五代后唐天佑七年(910年)升镇为县,八年(911年)升府州领府谷县。不久,因辽国侵扰迁到留得人堡,即今府谷县城。后汉初升设永安军,乾佑元年(948年)仍设府州,周显德元年(954年)复设永安军。
宋(960年~1279年),仍为府州,领府谷县。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五年(1115年),赐郡名荣河,又改为保成军,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属河东路,以其地处河西,便于控扼西夏。靖康元年(1126年),割让麟、府、丰三州与西夏。绍兴九年(1139年),夏人陷府州。
金贞元(1153年~1155年)以后,从西夏收复。正大三年(1226年),复设府谷县,增设建宁县(故城在府谷县西北七十里)。
元(1206年~1368年)初,复建府州,领府谷县。至元六年(1269年),州废,并建宁县入府谷县,隶葭州(道光本《榆林府志》);一说州、县俱废(雍正本《陕西通志》)。
明(1368年~1644年)为府谷县,属葭州。洪武六年(1373年),废。十三年(1380年)复置县,属延安府葭州。
清(1644年~1911年)仍为府谷县,初属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葭州。乾隆元年(1736年年),改属榆林府。
民国时期为府谷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制归省直属。
民国二年(1913年),设陕北观察使,因属陕北观察区。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榆林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制,复归省直属。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归陕西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3年开始建立神府革命根据地,逐渐扩大到原国民党县政府统治的大堡、镇羌、天平等联堡。
1935年3月,成立府谷县革命委员会,归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领导。
1936年2月,成立神府东北办事处。4月15日,撤销神府东北办事处,成立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统辖府谷县城以南及神木县、榆林县、佳县的部分地区,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1937年1月28日,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改为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属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导。7月,神府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神府县政府(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与国民党统治的府谷县并存。
1941年9月,神府县由陕甘宁边区改属晋绥边区代管。
1947年11月,成立府谷县人民政府,属晋绥边区政府领导。
1948年1月,麻地沟解放后,府谷县黄甫川以东地区,内蒙古十里长滩一带及山西省河曲县部分地区于3月合并,组成河府县(县府设在麻地沟),归晋绥边区政府领导。9月,河府县撤销,归还府谷原属地。
1949年6月,改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榆林分区。
1950年5月整编时,撤销神府县,其辖地分别划归府谷、神木两县。
府谷县归属陕西省榆林专区。
1958年12月,府谷县撤销,其辖地划归神木县。县委、县人委设在神木县城关,隶属仍旧。
1961年9月,恢复府谷县建置,隶属仍旧。
1968年3月,府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属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1年12月,恢复府谷县人民政府,隶属榆林地区行政公署至今。
2014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升格府谷县为省直管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