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元年(1522年),开始在东仁坊和西成坊附近设置东西2个关门,东门称“宾炀”(亦名仰京),西门称“阜民”(亦名通福)并建楼各3间。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两个关门的旧址上建筑了城门,并左右环以墙墉。乾隆四十年(1775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两度重修再建,增设了南北迎薰和拱辰两个城门,改称东门,“宾炀”为青阳门,西门“阜民”为阜安门,各城门上均设置了楼阁,城门间用砖块,卵石构筑了矮墙。至此,云和古城框架基本形成。此后虽经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几次修葺,古城的面貌、规模仍无多大改观,而后城门和大部分城墙也未完好保存下来。
1925年,国民党云和县临时党部成立,1927年,5月20日,国民党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成立。
1928年,改称云和县党务指导委员会。
1930年,复称云和县独立区党部。
1941年6月至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浙江省临时省会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城关镇、云和镇,均为县治所在地。
1958年,云和并入丽水县。
1962年,划出原云和、景宁两县复建云和县。
1984年,云和县又分为云和、景宁两县。 2001年11月16日,同意云和县撤销沙溪乡扩大云和镇行政区域:撤销沙溪乡建制,并入云和镇。云和镇辖36村、10居,驻中山路376号(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