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玛堂区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据1992年统计,全澳43%的工业场所集中于此区。
玫瑰圣母堂位于皮梓堂前地。所以玫瑰圣母堂又称皮梓堂、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是澳门最典雅最美观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自从1929年经教宗准许后,每年5月13日,澳门天主教徒都参与一年一度的花地玛圣母游行。沿途歌唱圣诗、念祈祷文。队伍缓缓经主教座堂,由南湾大马路上西望洋山,在主教山教堂举行弥撒,最后把圣母像显示给山下市民瞻仰才结束礼仪。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罗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玫瑰堂属于旧圣道明会院。圣道明会院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最初用樟木建成,后来换上现今的抹上灰浆的实心砖,属于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纪在东方流行并采用的建筑风格。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份隔开。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大门雕工精细,还有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给人明快之感;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装饰图案,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此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还在三层高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