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的历史沿革


长乐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1380年的历史。三国时,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置典船校尉,集结东汉谪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吴航也因此得名。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魏晋时分别有:河阳乡(即今吴航镇)岱阳乡(即今首占镇岱边村)、北燕乡(即今潭头金峰交界处)、晋平乡(即今罗联乡)、方安乡(即今江田镇西北)、长央乡(即今北山村一带)、昌乐乡(即今沙京村)。

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隋代境内为闽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隶属于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部8乡置万安县(今福清)。所辖陆地面积545.5平方公里。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为闽州,长乐县属闽州。上元元年(760年),长乐县治迁到吴航头(今吴航镇)。元和三年(808年),长乐县并入福唐县(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复置长乐县。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长乐县。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闽王王延钧称帝,长乐县改名侯官县。后唐清泰二年(闽永和元年,935年),复名长乐县。后晋天福六年(闽永隆三年,941年),改名安昌县。翌年,复名长乐县。明洪武六年(1373),松下从福清县(今福清市)划归长乐县管辖,分界碑尚存,陆地面积增加2平方公里。并在此设巡检寨司;其后福州名称屡有更改,长县均隶之。

民国元年,废府设道,长县隶东路道(民国3年,改称闽海道)。

民国14年,废道,长乐县直隶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闽变”,12月长乐县属闽海省。

民国23年1月“闽变”失败。7月,长乐县隶第一行政督察区,为该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将闽侯县的高详、光俗、至德、钦仁、绍惠、江左6里地域划归长乐县管辖,立分界碑于太岁坑,陆地面积增加112.5平方公里。

民国36年(1947年)4月,第一区专员公署迁到福安县。长乐等8县2市由福建省政府直辖。

1949年9月,长乐县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隶闽侯专区。

1956年,隶福安专区。

1959年,复隶闽侯专区。

1971年,改隶莆田地区。

1983年7月,改属福州市管辖。

1994年2月,长乐撤县设市,仍隶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