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鼓形与鼓面:单鼓的基本鼓形与依姆钦一样属不规则的圆形:扁圆形、团扇形、桃形。清代的太平鼓活动中,亦见有八角形的单鼓。与依姆钦不同的是,它的横径长于纵径,一般为40cm左右。单鼓的鼓面以革蒙制,如牛、羊、驴皮等,以羊皮居多。蒙鼓面时,将皮革浸泡至软,为防止鼓皮与鼓圈结合时打滑,常内衬一圈麻绳。过去的单鼓鼓面常常绘制一些带有吉祥、 太平寓意的图案。鼓面绘制图案者,今已鲜见 。
2.鼓柄与鼓圈:鼓圈以扁平的铁条弯曲而成,它比依姆钦的木制鼓圈要窄细得多,约1cm左右。鼓圈弯曲至合拢抻直,即为鼓柄,约12cm。鼓柄外部用布条或薄皮缠裹,也有用麻绳缠绕者,以防铁柄磨手,易于握持。此外,还可以起到将鼓圈与鼓尾连接在一起的作用 。
3.鼓环与鼓尾:鼓环是单鼓的必备之件。它们共分为3组套在铁制的鼓尾上,摇动时互相碰撞“唰啦”作响。 东北地区的单鼓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为了增加鼓环的演奏效果,制作者将细铁条锻成四棱形,然后拧成麻花状,与同是麻花状的铁条棱棱相碰穿在一起,摇动碰擦。
鼓环一般由2-3枚为一组,直径约为4cm。 鼓尾的样式由于流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以辽东、辽西、北京郊区的鼓尾样式最具代表性。如图15-1为辽东式,鼓尾呈半莲花形;图15-2为辽西式,鼓尾呈连环形;图15-3为京畿式,鼓尾亦呈连环形,但花样已经有所变化---制作鼓尾的铁条不象辽东和辽西的鼓尾那样锻成四棱形,而是直接用圆柱形的铁条弯曲而成的。这种区别,已在田野作业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4.鼓鞭:单鼓的鼓鞭较之依姆钦的鼓槌要细的多,常以木或竹篦削刻而成。 鼓鞭的顶端倒磨成圆头,以防击打时损坏鼓面。靠近顶端之处,往往加以削刻至薄,以增加鼓鞭的弹力。鼓鞭的尾端也常常以彩色布条拴挂成穗,为装饰用。直径较大的单鼓,其鼓鞭相应也较长、较粗,因而鼓鞭的鞭杆也要用布条缠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