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霸王别了虞姬,唐伯虎点了秋香,李连杰当了教主,张曼玉化身青蛇,周星驰还在逃学。
1993年,那个纯真年代,费城有了点故事,西雅图变成了未眠夜,窈窕的却是奶爸,修女又再疯狂。
1993年1月20日,在世界电影一如往昔的繁荣中,一颗巨星陨落了,到如今已25年。每当响起《Moon River》熟悉的旋律,音符总会勾勒出她坐在窗台手弹吉他,用略带沙哑的歌声细腻的倾诉。
她,就是奥黛丽·赫本。
23岁成为诺贝尔最佳女主角,一生中获得过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曾被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评为“世界时尚名人”第一名。
被时尚杂志《ELLE》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
CCTV人物录中的“20世纪最完美的女演员”之一。
人们穷尽脑汁的将世间
最美妙的辞藻来形容赫本
直到词穷也找不到一个最为贴切的词
最后只能归结一个“美”字
世上美人何其多
为什么偏偏只她
风靡了整个人世间?
1
“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儿的脸颊,于是赫本诞生了。”
——美国著名导演比利·威尔德
出生于1929年
瘦削高挑的身材,细长的双足,
修长的天鹅颈,迷人的锁骨,
自幼练习芭蕾塑造的优雅体态,
天生的衣服架子,
是多少女生羡慕而不可得的。
然而她却自卑到从未觉得自己美。
她不喜欢自己的脸颊太方、眉毛太粗、
鼻子太尖、鼻孔太大、平,
还有因为跳芭蕾变得粗壮的小腿
……
没有因为夸赞「恃宠而骄」
美而不自知的人
才拥有另一种内敛沉静的风情
2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赫本出生贵族后裔家庭,
父亲是银行家,母亲袭有男爵封号,
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
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
她幼年在欧洲饱经战火摧残,
饥饿和不幸让她对生命的理解
远比同龄人要深刻的多,
在她年轻时气质里就透着
一种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
她优雅端庄,
举手投足间流露透着与生俱来的
贵族式的高贵与典雅,
这是她在众多好莱坞明星中
也是独一无二的。
好莱坞黑白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中赫本第一次出演女主角,饰演的安妮公主短暂的逃出皇宫,偶遇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伊,在街头挥洒真实的自己,贪婪享受短暂的自由。
电影中,奥黛丽将公主在皇宫中的美丽高贵与在街头的活泼率真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在赫本的身上毫无违和感,她不仅是高雅脱俗的淑女,也是清新近人的邻家女孩。
凭借在《罗马假日》里的会说话的演技,赫本成为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因为获奖太过激动,她还将小金人丢在了洗手间。
别人也回忆说,“她对自己的东西不像其他女演员那样在意,也不想让自己在公众场合过度招摇引人注目,她有着独一无二的气质。”
3
“大家学着她走路、说话的样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像奥黛丽·赫本。”
——纪梵希创始人Hubert de Givenchy
奥黛丽·赫本在为电影《龙凤配》寻觅服装的时候,结识了当时刚刚成立工作室的年轻设计师纪梵希。两人非常投缘,后来纪梵希成为了她私人造型师和终身好友,更是她立遗嘱的证人。
《蒂凡尼的早餐》无疑是赫本最著名的电影,电影中赫本娇美出众,穿着时尚。简约的黑色长礼服、三串式珍珠项链、盘得高高的“赫本头”,更是无数人魂牵梦绕的经典造型,这些都是纪梵希为她设计的。
不同于同时代的好莱坞主流审美——性感妖娆、低裙衫,脚踩纤纤细高跟,她的着装风格简约又不失韵味,她相信简单朴素就是一种美和力量。
4
“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
一个女人真正的美丽在于她的灵魂深处。”
——《永葆美丽的秘诀》
英雄易老,美人迟暮,在感叹着时光逝去时,年华已悄悄变作了皱纹与白发,有多少人成为了压在旧书桌玻璃板下的泛黄照片,又有多少人用另外一种方式驻留在人们心间。
曾经饱受饥饿的奥黛丽·赫本,晚年怀着最大热忱地投身慈善事业,仙女般的容貌和充满爱心的灵魂在她身上完美融合,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电影一样灿烂人间。
1988年,赫本受邀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亲眼见证了儿童们的生存状况,她竭尽全力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
“我当年离开影坛是因为我要照顾我的孩子,现在我又回来了,义无反顾,但仍然是为了孩子。”
“这里不需要观众的掌声,不需要戏装,只需要你的心,你伸出的那双援助之手”
这些都是赫本的肺腑之言。
1992年,她在索马里看望饥饿的儿童们,那时的她已经瘦弱不堪,回美国便被诊断出罹患癌症。
去世的前一天,儿子肖恩问赫本有没有什么遗憾,她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病逝,伊丽莎白·泰勒曾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比利·怀尔德也曾感叹道,赫本被大家所熟知的典雅高贵和优美,已经随她而去。
5
佳人已逝,风华永存
《永葆美丽的秘诀》是奥黛丽·赫本生前喜欢的诗,诗里说:
魅力的双唇,在于亲切友善的语言。
可爱的双眼,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
苗条的身材,要肯将食物与饥饿的人分享。
美丽的秀发,因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优雅的姿态,来源与知识同行。
在她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她把这首诗朗诵给了儿子们,在赫本温馨的葬礼上,她的儿子们又送还给了母亲。
这首诗仿佛是赫本丽一生的写照,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