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尉迟乙僧是什么人?尉迟乙僧有什么成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尉迟乙僧有什么成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们知道,和田这个地方在古代也叫做于阗。在中国古代,这里曾经发展出了很辉煌的于阗文化,在中国艺术史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都直接推动了中原文化艺术的发展。

我们首先谈谈于阗的绘画和雕塑。

于阗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位于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因此成为了中原和西方文化传播的交汇点。在东汉时期,佛教文化最早就是从于阗这一带传播进了中国,来自古印度、古波斯和古罗马的绘画、雕塑和文学艺术,先后都流传到了于阗,并进而传播到了中原。

在这些外来文化艺术的渲染下,于阗当地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于阗艺术。由于古代于阗佛教兴盛,以佛教思想为主题的雕塑和壁画特别多,这些佛像雕塑和绘画,吸收了很多西方技巧——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物细节写实,而且突出立体透视,很有古希腊的风范。于阗佛教艺术的这些特色,在南北朝时期传播到了中原,极大促进了内地雕塑和绘画的风格演变。可以说,于阗是中原佛教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说到于阗的绘画,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大画家,他就是尉迟乙僧。

尉迟乙僧出身于阗国王的家族。我们上次说到,于阗国王的姓氏是尉迟,这个姓氏在今天的中国比较常见,不少人都是于阗国王家族的后代。

尉迟乙僧的父亲尉迟跋质那,还有他的哥哥尉迟甲僧,也都是大画家,他们三个人在中国绘画史上称为“三尉迟”。这种父子三人成名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领域好几个榜样,例如三国时候的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被称为“三曹”,北宋时候的苏洵、苏辙、苏轼三父子被称为“三苏”。

话说,尉迟乙僧的父亲尉迟跋质那,是在隋文帝时期来到中原的,他在洛阳从事绘画活动,当时年仅20岁,因为擅长画外国人物和佛像,在洛阳很出名。而尉迟乙僧,也是在20岁时候来到中原,但这时候已经是唐太宗时期。

当时,尉迟乙僧是受于阗国王派遣来到长安的,最开始他担任的是宿卫官,也就是皇宫卫士。尉迟乙僧拥有很高超的家传画艺,同时在长安又学到了来自不同地方的绘画技巧,加上自己的创新,绘画水平大大超越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被称为“大尉迟”,而尉迟乙僧他自己则被称为“小尉迟”。

尉迟三父子所代表的,叫做于阗尉迟画派,这个画派最常用的技巧就是“凹凸画法”,就是利用色彩深浅的晕染,把同一色彩从物象的外沿起,逐渐向中间淡下来。这种画法最初源于印度,尉迟乙僧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画法,画面立体感很强,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尉迟乙僧善画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等,大都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他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画面,构图布置非常巧妙,令人惊叹。

据记载,尉迟乙僧有一幅画作《千钵文殊》,画中的文殊菩萨戴着七宝佛冠,身穿璎珞妙宝天衣,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富丽堂皇和神奇玄妙之感,与中原通常绘画的那种骑狮子的文殊菩萨大有不同,质感更加强烈。有人评论称,尉迟乙僧绘画的意境让人难以描绘,内容姿态万千又难以模仿。

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说过,小尉迟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所谓“屈铁盘丝”,是说尉迟乙僧的画面线条力度均匀,粗细相等,首尾如一。在西域,有一种绘画技法,称之为“曹衣出水”,其特点是依靠一种特定的薄质衣纹的下垂,来表现人物肌肉的隆起与高低变化。尉迟乙僧的“屈铁盘丝”,显然是这种“曹衣出水”技法的实践与发扬。

在唐朝前期,尉迟乙僧的绘画地位与著名大画家阎立本齐名,后来的大画家吴道子,也受到尉迟乙僧的影响。当时,尉迟乙僧画的一扇屏风,要价值一万金,因此在唐朝长安城里有了“一扇值金一万”的盛誉。

尉迟乙僧的寿命很长,一直到武则天时代,仍以90多岁的高龄在坚持创作。此前,于阗国王曾率王室成员集体来到长安朝见天子,受到隆重接待。90多岁的尉迟乙僧亲笔将这一盛况绘制为宏大壁画——《本国王及诸亲族》,这组壁画画于当时的长安奉恩寺,这里原本是于阗王族在长安的住所。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于阗和中原之间的亲密交往,以及尉迟乙僧等于阗王族对大唐的忠诚和爱戴。

不过可惜的是,尉迟乙僧没有任何真迹流传到现在。现在被称为“尉迟乙僧作品”的,基本都是宋代以后的仿本。我们只能通过这些仿制的摹本,大致体会到尉迟乙僧那高超的艺术境界,回忆当年大唐王朝的文化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