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盛唐诗歌的一座丰碑: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但是,隐约中我们可以透过他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看到他虽满眼悲怆,满心忧郁却并不沉沦,仍积极旷达的心。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随着唐王朝的鼎盛发展,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景象下高昂雄浑、扩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
清新自然的山水田园诗,昂扬豪迈的边塞诗,飘逸豪放的李白诗,诗中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闪耀着盛唐时代诗人的雄健与气魄。然而,就在这雄奇豪迈盛唐气象中有一位一枝独秀的诗人为盛唐诗歌的发展树起另一座丰碑,他就是满眼悲怆,满心忧郁的杜甫。
虽然早期的杜甫也李白一样,有着高度的自信与俯视天下的气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游》中的“性豪业嗜酒,疾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甚至《前出塞九首》中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才”等等,都有着不亚于李白的盛唐人独有的自信、积极、奋进的精神气象。
然而,时局的不稳、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羁旅漂泊的艰辛使他满眼尽是悲怆,满心都是忧虑,进而在诗歌创作上独树一帜,成就了一座后人难以攀爬的高峰——沉郁顿挫的诗史!
一、同怀古人,他是心有不平
虽然深沉的忧患意识是唐代怀古诗的重要精神内核,但盛唐时期的怀古诗更多的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积极进取的热忱之心,如王维的《西施咏》,李白的《古风》(其十)“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诗中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对自由的热爱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而杜甫的怀古诗中却更却寄寓的是他自己身世的感慨,时事的深切忧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漂泊异乡,无处安身,壮志难酬,抱负难展的悲叹,感慨寄托在他对古人的感怀中。
二、同思远人,他的笔下多是凄凉
大唐王朝的强盛大大的激发了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热情,他们纷纷离家或是求取功名,或是在外宦游,对友人与亲人的思念在他们笔下源源不断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诗歌意境清新,虽有离别之意,却哀而不悲。
然而,忧思满怀的杜甫却常在“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凄凉萧瑟的意境中抒发他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三、同写战争,他更念及百姓忧苦
盛唐气象毫无疑问的在边塞诗歌中体现的十分鲜明,无论是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还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亦或是岑参的“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全都充满着昂扬向上的斗志以及保家卫国的豪情,建功立业的壮志。
杜甫则不然,他更多关注的是战争带来的灾难,百姓所受的苦难,“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心怀家国天下的杜甫已经能在盛唐繁茂的表象之下看到了它隐在的忧患,可见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是时时刻刻心系黎民,心系社稷的。
四、同遭贬谪,他仍初心不改
心怀大志的文人士子们,总是在仕途上遭遇坎坷,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强盛如盛唐时的诗人亦是这样的。阔达恢弘的盛唐培养出来的诗人,同样心开阔,他们仕途不顺,遭遇坎坷时,有的寄情于自然山水,寻找精神寄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有的沉迷佛法,潜心修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的不媚俗世,隐居田园“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杜甫则不然,始终心系国家的他虽屡遭贬谪,仍初心不改,一直渴望能够重回朝廷,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不愿因文章被人称著的他,即使到处流离漂泊,身在千里之外,仍心念故都,心系百姓,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
杜甫的一生,可悲可叹,但是,隐约中我们可以透过他或恬静或悲壮或凄凉或孤独的文字,看到他虽满眼悲怆,满心忧郁却并不沉沦,仍积极旷达的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梦想与现实的矛盾并未将这个伟大的诗人击倒,反而让他于苦难中成为了中国甚至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伟大诗人,在盛唐的诗坛上开出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