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从一介布衣到当朝太子的导师 胡瑗的开挂人生却是从落榜开始的


北宋仁宗朝时,活跃着一位教育家、思想家胡瑗。从一介布衣到当朝太子的导师,学生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与学者、官员等各界人士的敬重。胡瑗的人生不可谓不成功,而他的开挂人生,其实是从他落榜开始的。

胡瑗祖籍陕西安定,祖父时举家迁至泰州。胡瑗打小显露出不同凡响的志向和才智。小小年纪背五经,作文章啥得都不在话下,左右乡邻伸出大拇指夸赞他,就连父亲都毫不谦虚,直夸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天资聪颖的胡瑗还有远大的志向以圣贤自期许,可是,胡瑗有一个硬伤:家穷!

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祖父、父亲都是基层干部,俸禄少得可怜,特别是父亲离任后,家境每况愈下,甚至到了家贫无以自给的地步。衣食都成问题,就谈不上教育了,胡瑗没能背着书包上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过,他好学上进,把家里的书读了个遍。

学而优则仕,几乎是古代所有文人的向往,胡瑗也不例外,也想通过科考迈向仕途,实现远大抱负。可是很遗憾,连续几次科考,胡瑗都名落孙山。

不过胡瑗没有抑郁,他对此进行深刻地反思,也许是自己书读得不精,学识还太浅,那就继续求学!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商量,泰山成了他们学习深造的首选,于是,20出头的胡瑗辞别家人,跟朋友一起往泰山进发了。

胡瑗到了泰山后,潜心治学,研习圣贤经典。他攻苦食淡,终夜不寝,一坐十年不归,在泰山一学就是十年!十年间,为了安下心来认真学习,每次收到家书,胡瑗只要看到信中有平安两字,就立刻把信投入山涧,不再继续看下去。如此勤奋、潜心学习,胡瑗投书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食不甘味,宿不安枕的苦读,让胡瑗打下了非常坚实深厚的知识基础。十年后,胡瑗王者归来,雄心勃勃,准备大展鸿图。可没想到的是,落榜的命运依然在等着他。七次科考,胡瑗就是不中!

这时胡瑗已经40岁开外,继续参加科考还是另谋出路,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问题。放弃科举,基本意味着跟仕途无缘;继续科考,等待他的也许还是落榜......胡瑗认真思考过后,竟然选择了前者。不能不说,胡瑗作出这个决定下了很大的决心,毕竟一没背景二没钱财的读书人,科考是向上人生的唯一阶梯。但是,考了这么多年都没中,他不想再把年华蹉跎在科考的漫漫长路上,而要用来做些实在的事情。于是,放弃科举后,胡瑗回到家乡,觅得一所房子,找到几个学生,当起了先生。

这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让胡瑗走上另一条完全崭新的人生道路,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他专心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明体达用之学。几年后,胡瑗走出家门,来到苏州一带设学授徒,讲授儒家经典,颇有盛名。在这里,他遇到了伯乐范仲淹。1034年被贬苏州任知事的范仲淹,对胡瑗已有耳闻且相当敬重,设立郡学后,立即聘请胡瑗为首任教席,并让儿子范纯佑拜其为师。满腹经纶的胡瑗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旦踏上正确的道路,胡瑗的人生便进入了快车道。在胡瑗的努力教学与管理下,郡学很快成为各地学府的标杆存在。随后,胡瑗还来到湖州教学,他在苏州、湖州一带任教的教学方法史称苏湖教法,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他的明体达用之学,开创了理学先河。

经范仲淹的引荐,胡瑗以布衣身份受到宋仁宗的召见,得到仁宗的赏识,在结束湖州教学后,开始在中央太学执教,名重天下。1056年,64岁的胡瑗晋升,成了当朝太子的老师。

胡瑗执教三十年,受教者不下千,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才,理学家程颐就是胡瑗的学生。他被学生称为安定先生,被神宗称为真先生,成为与富弼、欧阳修、包拯齐名的四真。

胡瑗在接连的科考失利后,及时调转方向,最终曲线救国,不仅实现了儿时以圣贤相期许的抱负,成为一代大儒、教育家、理学先驱,为中国教育史上树起一座丰碑。落榜是胡瑗开挂人生的起点,而落榜前废寝忘食的潜心苦读,才真正积蓄了所有力量,让胡瑗厚积薄发,人生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