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怎么卷入科场舞弊案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唐伯虎是明朝时期一个很有名的才子,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中称他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实在历史上他和文征明他们一起被称为“吴门四家”,又或“明四家”,吴是苏州地区的别称,因为他们四位都出身苏州。
唐伯虎是很聪明的一个人,他早年参加科举的时候就获得了乡试第一的成绩,后来跑到京城参加会试的却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从此和科举再也无缘。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他太有才华了,遭人嫉妒。而他又不通晓人心之险恶,不知内敛。终被人抓到把柄,终结了他的政治前途。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生于大明成化六年(1470年)。他从小就是天才——那种最遭人嫉妒的,不需悬梁刺股、刻苦学习就能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天才。
大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的唐伯虎参加乡试。考试前,他聚集了平生关系最好的三个朋友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一起吃饭,在酒宴上,他成竹在,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事后果不其然,唐伯虎在这次的乡试中,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
其实从参加乡试就可以看出,唐伯虎这个人是有点恃才傲物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别人夸他几句,心态立马就漂上天了。不过话说回来,自古以来富有才华的人有几个不是桀骜不驯的?这是文人的习性,。
乡试的第二年,京城举行会试,唐伯虎进京赶考。当时的他,名动天下,他认为考中一个区区的进士不算什么,他的目标是——连中三元!(在此之前获得“连中三元”殊荣的天才是明宪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商辂)
所以在会试结束后,唐伯虎在士子举办的宴会上就再次酒吐狂言:“诸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而正是这一句话,就毁了他的一生。因为前面说了,唐伯虎有才,很多人表面上吹捧他,但内心里嫉妒他。当年考乡试,唐伯虎对着祝枝山、文征明一通吹牛,这没问题。因为大家都是朋友。唐伯虎高中乡试解元,做朋友的都替他高兴。
可是,会试是集齐全国精英士子一起考试的考试。唐伯虎在京城吹牛,当时在座的人可都是他考试的对手和敌人。唐伯虎高中状元,这些人不开心;唐伯虎名落孙山,这些人才开心呢。
而且更要命的是,唐伯虎在会试期间,与江阴举人徐经来往密切,两个人都太高调,犯了众怒。以至于会试三场结束后,京城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的流言。(徐经是明代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兼文学家,徐霞客的高祖父)
所以,很快就有人把唐伯虎检举揭发了,告发理由就是——榜单还未出,唐伯虎就扬言自己必是会元,具有买通考官,科场舞弊的重大嫌疑。科场舞弊这不是小事,所以检举信递上去后,会试的主考官们不敢怠慢,立刻向内阁汇报情况。
内阁的人都是老油条,经验丰富,当时就估计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所以马上就报告给了孝宗皇帝。孝宗知道后,也当即下令核查试卷。结果事实果然如传言那样,唐寅确实是今科会试的第一名,而选定他的人正是当庭的主考官程敏政。
这一下,事情闹大了。因为太巧了。唐伯虎说自己一定是会元,而考试结果,他偏偏就是会元。黑材料上说主考官包庇唐伯虎和徐经,结果亲点唐伯虎为会试第一名的人,恰恰就是会试主考官程敏政。
这两件事,咋就那么巧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巧合的事。但是某些焦点问题,比如唐伯虎参加会试这件事,太巧合了,是对舆论非常不利的。也必然会引起民间的非议。民众必然觉得其中有什么内幕。
用一句糙话说就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所以,当这件事情已经传得满城风雨,民间流言蜚语后,吃饱饭没屁事做的言官们立即就跳了出来,直接把弹劾报告递到了内阁。
弘治十二年二月丁巳(1499年4月7日),户科给事中华昹(ǎi)一封弹劾递到内阁,把唐伯虎、徐经,以及当年的会试主考官程敏政全给告了。
弹劾原文如下:
“国家求贤以科目为重,公道所在赖此一途。今年会试,臣闻士大夫公议于朝,私议于巷,翰林学士程敏政假手文场,甘心市井,士子初场未入,而论语题已传诵于外;二场未入,而表题又传诵于外;三场未入,而策之第三四问又传诵于外。江阴县举人徐经、苏州府举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夺其魄,或先以此题骄于众,或先以此题问于人,此岂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臣待罪言职有此风闻,愿陛下特敕礼部,场中朱卷,凡经程敏政看者,许主考大学士李东阳与五经同考官,重加翻阅,公为去取,俾天下士就试于京师者,咸知有司之公”。
内阁收到弹劾,不敢决断,毕竟言官的弹劾是要交给天子圣断的。所以弹劾书很快就转呈给了孝宗,最后由孝宗皇帝拍板,公事公办,把唐、徐、程三人交由锦衣卫执送镇抚司,对问明白以闻,不许徇情。
经过审理,最后判决如下:查无程敏政鬻题实据,但因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给其送过见面礼;唐寅也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具有勾连之嫌疑。遂将唐寅、徐经贬为小吏,不得为官。礼部右侍郎兼会试主考程敏政,勒令退休回籍。
至于说唐、徐、程三人到底有没有猫腻,不知道。这是一桩历史悬案。
这里顺带一说,弹劾唐、徐、程三人的华昹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而他也是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的华太师的原型。因为是他导致了唐伯虎的人生悲剧,所以民间就在戏剧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傻乎乎的窝囊废形象。
事后三个被告均对判决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徐经归家后,耻不就吏,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明孝宗死后,徐经盼望新天子明武宗发布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然而赦令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终他病死在了游历途中。而他的死也影响到了子孙后代。所以,徐家后来就出了徐霞客这位天生不爱读书,只喜欢游山玩水的地理学家。
至于唐伯虎,归家后也是耻不就吏,余生以卖画为生,放荡形骸。四十多岁时,他被宁王招入府中,本以为自己可以大展宏图,结果却发现宁王要做的事情居然是谋反。他为了能让宁王放他走,就开始装疯,裸奔,宁王信了,放过了他。
可是,如此不要脸的行为也让唐伯虎最后的那一点点尊严也消失殆尽。之后的唐伯虎,彻底堕落,每日除了纵情声色就是自娱自乐,放纵自己。最终唐伯虎在穷困潦倒中病倒,死去。病死前,唐伯虎留下一首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