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海陵曾出现过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的名字叫做张怀瓘。作为一名书法家,张怀瓘的成就是非常大的。
张怀瓘的作品
张怀瓘的书法在南宋陈思《书小史》中称其善正、行、草书,由此可见他的书法技艺高超,值得让后人去敬佩称赞。而他对自己书法十分矜恃,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由此也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技艺是多么自信,他在书法界他是骄傲的。从别人和他自身的评价,说他是唐代最优秀的书法家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书法家,他的书法手迹却无存于世间,实在让后人惋惜。
张怀瓘的书学理论成就相比他的书法成就,同样也非常大,也值得让后人去赞扬。他在书学理论有《书断》、《证书药石论》、《书估》、《书议》、《玉堂禁经》、《用笔十法》、《书诀》、《六体论》、《文字论》等大量著作。这些著作至今行于世,而后又著《画断》,但可惜这本著作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消亡,所幸的是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有部分逸文。
其著作当中,《书断》述十体书源流,评书家三品等第。《书估》评书之价值贵贱,《书议》评议19位名书家,《文字论》系与友论书,《画断》评画家三品等第,而《玉堂禁经》、《用笔十法》、《书诀》、《评书药石论》等多部著作皆叙书艺技巧。
无论是书法还是书学,张怀瓘都是优秀的,他的成就是时间流逝也无法磨灭的。
张怀瓘的思想
张怀瓘在广阔的艺术理论视野背景下对书法艺术进行了探讨和阐释。他认为,书法和文学一样,是可以“化育天下”的“不朽盛事”。与文字相比,“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定已见其心(《文字论》)。”书法的图形语言表达,比文学更直接简约。他提出:一流的书法家应该“直师自然”,“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从大千世界汲取各种生命和运动形式之美,化为变化无穷的笔墨语言,“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张怀瓘书法作品
以“自然本体论”为中心,张怀瓘从艺术哲学高度对书法艺术的本源、人生价值、社会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同时从技术、审美标准、历史评价标准等多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编织了气势恢宏的理论自成体系,极富思辨性。在整个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可以说超越前人。因此学书法的人,不读张怀瓘书论,就不能说已经理解了中国文人的书法理想是什么。
张怀瓘的思想“三品说”是认为书法是与“道”结合的,“道”是书法的本体,他在书学理论中讲到“启其元关,会其至理即与大道不殊”,“道本自然,谁其限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可见书法作品高下之判在于是否合“道”。书与“道”结合,而“道法自然”,“道无为而无不为”,那么书必然也要“法自然”,“以无为而用”。评判的标准有了,那么在这个标准之下该怎么进行创作呢,张怀瓘提出了“不师古法,学之于造化”,要“各逞其自然,以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功”的观点;在精神状态上,要“迹在尘壤,志出云霄”,即降迹同尘,随物所宜,身在尘俗而不滞,不为尘俗所累,精神达于逍遥之境,以心契不以言宣,方能创作出神妙的作品来。
张怀瓘的影响
张怀瓘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理论家之一,张怀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书法界的发展上。他是唐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中国书法理论的奠基性人物。
张怀瓘书法作品
中国的文字及书法,自古至今,形态、风韵各具特色。显示了中华民族无比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就书法分类而言,从狭义上说,人各一体;从广义上讲,应舍小异、取大同,尽量简约。张怀瓘将书体归纳为十体,无疑是一大进步。今将汉字真、行、草、隶、篆五体,或真、草隶、篆四大体,毫无疑问,是受了张怀瓘书体分类的很大影响。
中国书画欣赏品评的标准,往往是相通的。张怀瓘著《书断》,也著《画断》,《画断》也分为神、妙、能三品,也是中国画三品论的最早提出者。可惜《画断》久已亡佚,今其逸文仅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引。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中,也引用了他的三品说。张怀瓘的书、画“三品说”影响深远,其后列等品评者颇多,然仍以他三品说最为简约。
清代《国朝书品》列神、妙、能、逸、佳五品。包世臣的诠释是:“平和简净,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这里包所说的五品,比照张怀瓘的三品,大致作如下归纳:包的逸品约相当于张的神品;包的神品、妙品约为张的妙品;包的能品、佳品约当于张的能品。这样,我们对张的神、妙、能三品标准,约为:神品,“至法天成,风韵超然”;妙品,“妙法从心,神采自然”;能品,“成法在,逐迹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