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圭的作品
夏圭字禹玉,临安人,也就是当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的时候画人物,后期凭借山水画著称。宁宗时担任画院的待诏,曾经受到过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吸取了范宽、米芾、米仁友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于水墨苍劲一派,但是却很喜欢用秃笔,下笔的话,也较重,因此更加雄浑。他用墨时,善于调节墨中的水分,进而能够取得更加淋漓尽致的效果。在山和石头的画法上,经常先用水笔上蘸着淡墨渲染,然后趁着画纸还没干的时候,再用浓墨加以修饰,从而形成水墨混合的别样效果,被世人称作拖泥带水皴。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雪堂客话图》这幅画,画的是江南的雪景。笔法苍劲有力,那些山上的石头大部分都是用线条勾勒出来的。因而取得了奇妙的艺术效果。夏圭画树的枝干以及叶子时,经常用笔随意的点点画画,但是笔法却生动活泼。虽然与马远的画作比较起来,没有他那么工整精细,但恰恰是这种随手勾画的作品,更容易让人驻足欣赏。由此可以看出夏圭的画风,刚劲又不乏含蓄。这个特点在这幅作品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整幅作品颜色淡雅,疏密得当,是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作。
夏圭的成就
在历史上,夏圭的成就还是很高的。他和马远属于同一时期,合称为“马夏”。
夏圭的作品
在构图上,马远会刻意的把眼前的景色放入观看者的眼前,他画的人,五官清楚,生动形象。而画的楼阁之类,以“界画”法,把画作刻画的非常精细。但是夏圭却是将远处的景物放到观看者的身体之外,画的人物仅靠圈脸和画衣、简单的几笔就画成了。楼宇之类只需要随手勾画,笔法简单,但是形像就具备了。近景的人物,他的衣服、五官、举止都非常精细生动。倪瓒的画中几乎没有人,黄公望和吴镇画中的人物,简单的笔法,显然学了夏圭的画法,画面非常空寂,也学习了李唐,马远,所以夏圭的画风是非常简单的。
夏圭的画风简单却意义深远,把事物的神态留下一部分,取其内涵部分。这样的画风应该很符合文人画作中,对“平淡真实”的追求。董其昌开创了“南北宗”的画论。简单来说,就是倡导“文人画”,追求率真,反对过于真实的画法,尤其看重画的情趣,而非绘画的技巧。而他这些观点,其实是由于不同的绘画观念形成的。不并能因为“马夏”来自画院,就把他贬作“画工”,进而对他不屑一顾。历史上“画工画”和“文人画”之间虽然有颇多的争议,但一直以来都是互相影响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说马远的画,专于精细的人、楼宇,这就有过分雕饰的嫌疑。所以夏圭的画法,虽然极其的简单,却不失神韵,后世把他称为“夏半边”。
夏圭的评价
历史上对夏圭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图绘宝鉴》中评价夏圭:“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
夏圭的作品
明代王履称赞他说道:“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董其昌对“北宗”的山水,怀有偏见,但是却独独对夏圭的画十分折服。夏圭师从李唐,却更加简率。夏圭这样的画法多多少少受到了佛佛教禅宗的影响。他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倾向于笔法简单,但是意境悠远,以画的外貌看出画的内在。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时,特别擅长用焦墨表现出淡雅却不失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方法布局,大面积使用留白,在空白中用极其简约地方法描绘远处的山和对岸的空旷,形成了空旷秀雅却又十分空灵的神韵。而《临流赋琴图》表现的是小溪旁边古树下一个高士弹琴的状态,笔法雄浑有力,墨的颜色淋漓尽致,欣赏化作的时候犹如听见了动听的弹琴声。
在构图方面,夏圭更擅长用剪裁的手法去美化自然景物,擅长画“边角之景”。对于长卷画则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事物,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这些都是他的新创造。从他的十二段长卷中,如今只存在“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这四段,就可以完完全全的看到他的这种成就。他把李唐、范宽和米芾的画法融合到了一起,笔法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