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复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门生。他始终跟随孔子学习,直到孔子去世。虽然他只是孔子的弟子,但他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甚至超过孔子。
子贡为人善辩,有才干,办事通达。在老师孔子眼中他的优点,则是通达事理。但孔子觉得子贡不太安贫乐道,他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并且他更有追求财富的才能。所以孔子把他比作“瑚琏”,以用来提醒子贡:修为尚未成功,学习仍须努力。
正是因为子贡言语上的才能和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不仅成为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子贡这种世俗的成功,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比内涵深沉的孔子要强。原因也正在于他政治上外交的成功与成功商人让他备受赞扬,这也是子贡的主要成就。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些方面,子贡的才能绝对超过自己的老师。
对于自己的老师,他算得上是忠孝。他不是老师最喜欢的弟子,甚至常被孔子骂,但是从来没有不敬。
子贡是孔子晚年的依靠,给予老师各方面的照顾。可以说,对于当时丧子丧妻的孔子来说,子贡成为老师的唯一安慰,作为老师最亲的人陪伴与照顾老师。孔子去世后,他为老师守丧六年,之后回到卫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在此之前因为老师是鲁国人,他便跟随着老师,做了鲁国的专职外交家,为鲁国免去了不少战争。
孔子徒弟子贡名言有哪些
子贡可以说是孔子学生里面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他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家世显赫,经商特别厉害,特别富有。而且他特别喜欢和孔子交流,问他问题,也特别尊重老师,他的话也能够让孔子的思路打开,所以和子贡聊天,孔子还是很快乐的。孔子对子贡也有比较高的期待。子贡说过很多经典的话,成为后来的名言警句,一起来看一下。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在我身上,同样的我也不愿意把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这样回答他:“这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其实,子贡说的话是大家都希望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子贡说:“老师讲的《诗》、《书》、《礼》、《乐》等,都是我们大家可以经常可以接触可以听到的。但是老师说的人性和天道,我们就不太能够听到了。在孔子的认知里,他认为人本性不可探测,天道之高,更是不能够碰触到的。孔子对于人性,认为人性本来是相近的,但是后来由于生长的环境还有生活习惯等导致相差很远了。天道孔子有的时候也会称作天命。子贡说:“贫穷却不奉承,趋炎附势,富有但是不骄傲自持,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样可以了,但是还是不如贫穷任然乐善好施,即使有钱还是谦恭好啊。”子贡和孔子讨论过很多问题,在论语里面,子贡的名言比较多,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孔子学生子贡的事迹介绍
孔子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孔子一生收了很多的弟子,子贡就是孔子众多弟子中的一个。
子贡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后人都称他为黎公或者黎侯。子贡学问好,办事能力强,曾经在鲁国当过官,子贡除了当过官还是个商人。在子贡身上也有很多的故事。
那时鲁国制定了一道国法,说的是假如鲁国的人在其他国家看见自己国家的人被人买卖,如果他们愿意出钱把人赎出来,那么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国家的君王就会给他们奖励。子贡他是一个商人,他从其他国家买来了很多的鲁国人,但是却没有接受国家对他的奖励。子贡认为他自己很有钱压根不需要国家的奖励,子贡自愿为自己国家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孔子却骂了子贡。说子贡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种做法祸害了很多的鲁国人。
孔子说:“世界上很多的事都逃不开义、利二字,鲁国的国法,是希望大家心中要有义,只要大家看见自己的同胞被人买卖都能伸出双手拉一把落难的同胞,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好事,事后君王就会给他奖励,让做了好事的人不用受到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做好事的人就会更多了。”子贡听完这才发现自己错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自从子贡赎回了很多鲁国人不要奖励后,很多人去到其他国家看见自己的同胞被买卖都装作视而不见。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赎回同胞向国家要奖励就会被人唾骂和嘲笑,所以导致很多鲁国人回不到自己的国家。
子禽问于子贡曰讲了什么
子禽问于子贡曰是孔子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话,这句话的下半句是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郁之于?自贡对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人之求之于,意思就是说子禽向子贡问一个问题,说老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了解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这是求当地人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的呢?
子贡回答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这本身就是美德,所以可以让夫子周围的人都主动告诉他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夫子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难道和普通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意思就是说孔子这个人本身很有美德,他谦让恭敬温和良善,他周围人际关系可以处得很好,能够让所有人对他心悦诚服。从而孔子获取知识也非常简单,效果更加深入广泛。子禽问于子贡曰这句话其实想侧面突出孔子的光辉,两个人都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个门生,这句话在论语中占了很大篇章,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整理下来的,所以很多后代历史学家推论说子禽问于子贡曰这一段话,很可能是孔子的徒弟想褒扬孔子赞美孔子而说出的。
总的来说子禽问于子贡曰已经达到了赞美孔子的目的,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为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使得孔子的神秘面纱又多了一层,后人更加敬仰这位先贤前辈,而在这句话中子禽和子贡只是作为孔子的陪衬存在的。
子贡喻孔子主要表达了什么
子贡喻孔子的故事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尊师重道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孔子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学生叫子贡,他非常聪明好学,一次鲁国有一个人在子贡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正好让子贡听到了,听到这话之后的子贡非常生气,他当即不顾那个鲁国人的脸面生气地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一般粗陋的人是看不到的,而我的围墙只有一间高,一眼就能看得到。
其实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当时子贡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认为孔子的光芒照亮后世永远不会消散,而自己只是星星是借着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才能存活,孔子的智慧不是常人能超越的,当即把那个鲁国人说得羞愧万分,子贡喻孔子的故事就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代尊师重教的典型例子。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在论语中也有记载,不过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了,也没有经过后人的证实,但是子贡作为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确实是学到了孔子的品德和学识,两人之间的师生关系也成为后来人学习的典范。子贡喻孔子这个故事给了后人很大启发,后人甚至把它和程门立雪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认为子贡对老师智慧的赞同非常高,而且子贡身上还有一种尊师敬长胜于自己的高尚精神。
孔子骂子贡的原因是什么
端木赐,别名子贡,字子贡,他是孔子七十二个领教到孔子学术的弟子之一,他生于公元前520年,什么时候去世的历史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子贡去世的地方是齐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渐渐强大了,但是很多的鲁国人在别的国还在做苦力,鲁国的人就提出规定了,如果谁在别的国发现鲁国的人,请把他们赎回来,我们会给赔偿和奖励的。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让很多在别国做苦力的人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后来子贡去别的国家时赎回了很多的鲁国人,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有钱的商人,所以在政府提出给予奖励与补偿的时候,子贡拒绝了,因为他宁愿不要这笔钱财,希望留给自己的同胞。孔子知道这件事,就愤怒不已大骂子贡,孔子对子贡说,世上的任何事,不过就是义和利益,子贡的所作所为虽然让他得到了赞扬,但是提高了大家对于义的要求。以后有人赎回自己的同胞,不仅没有得到赞扬,还被嘲笑了,嘲笑他们为什么不像子贡那样淡漠名利,于是有人说,子贡把义和利对立了起来。
从子贡做出这件事以后,很多人在异国看到落难做苦力的同胞,都假装看不见,因为他们没有子贡有钱,如果赎回自己的同胞,再送到自己国家的政府,要求给奖励与补偿的话,就会被人责怪,所以很多鲁国人因为这个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