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
说起子路之死,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件事要从卫国内乱说起。卫国有个国君卫灵公,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个长得十分漂亮,但生性**荡的女人。她和卫灵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蒯聩的关系暧昧不清。卫灵公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生气,蒯聩害怕被他的父亲问责,所以就率先跑到了国外。
没过多久,卫灵公死了。大臣们都推荐让公子郢即位。但是公子郢坚持不受,大臣们没有办法,所以只好让蒯聩的儿子姬辄当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儿子直接越过父亲当了国君,这样的事情历来会引起争端,如明朝的靖难之役。卫国当然也出了麻烦。十二年后,蒯聩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回到了卫国,把自己的儿子姬辄赶走了。
子路听到这件事后,就马上找到了蒯聩,当时和蒯聩在一起的,是帮助蒯聩即位的孔悝。子路说:“大王你怎么能用孔悝这样的人呢?请你把他了吧。”蒯聩当然不会听他的话,所以两个人言语不和就吵了起来,后来又动起手来。蒯聩一怒之下,命令石乞用长戈打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说:“君子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衣冠整齐。”说完他就拾起掉落的帽子,重新穿戴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蒯聩身边的武士一拥而上,把子路砍成了肉泥。
子路之死这件事发生在周敬王40年,也就是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当时孔子正好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先是听说了卫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孔子十分悲痛地说:“完了完了,子路这下子肯定要死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子路之死的消息。
子疾病 子路请祷浅析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跟随了孔子很长时间,子路勇敢豪爽,并且尊师重道,也敢于直言不讳,对于孔子而言子路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孔子不时的对子路加以教导,《论语》中写子路的篇幅有很多,其对话可以说展示了儒家的思想,也展示了孔子的抱负,下面我们就讲一个子路与孔子的小故事。
《论语》中记载,孔子生病了,子路为孔子向鬼神祈祷,请求让自己的老师健康。孔子说,可以这样做吗?子路说,可以这样做啊,《诔》中就记载了向天地神明祈祷的事情,这就是通过祈祷可以完成心愿的证据啊。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已经祈祷了很久了。
从子路与孔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其实是并不知道祈祷可以使得疾病好战这样的事情的,其实是说自己不知道祈祷是管用的,而子路给出了证据说,书上说向天地神明祈祷是可以的。于是孔子长叹,如果说祈祷是有用的,那么我已经向天地神明祈祷了很久了,怎么还不见我的心愿能够实现呢?孔子有什么心愿呢?我想孔子那么长久的祈祷不会是为了某一个人,很可能是为了天下苍生向上苍祈祷,祈祷了很久了,但是并没有见到效果,所以说从孔子与子路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不相信祈祷这件事的,是不相信有神明可以帮助其完成心愿的。
从儒家的思想体系来说,是不相信鬼神的,儒家讲的是积极的进取,讲究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子路有什么远大志向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也是追随孔子时间最久的学生,如果说这样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志向,我想大多数人会不相信,其实子路的志向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改变的,从一开始的简单的物质需求慢慢转变,转变,最后变成了君子之道。
子路的出身比较贫寒,甚至衣食都是问题,所以在自己的生活没有温饱情况下,孔子问子路的理想,子路说,我想要与我的朋友一起分享我的好车和好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这个时候的理想还是简单的,这与子路的生活条件相关,子路这样说,不怕别人笑话,因为这确确实实就是子路的志向。
当子路跟随孔子的日子久了,自己也在鲁国当上了官,甚至是当上了当权者季的宰之后,子路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不愁吃喝,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了,这个时候的子路可以说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志向,这个时候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了呢?从子路的行为上就可以见到一斑,子路这个时候辞掉了官职,去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可以说走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路。我想这个时候子路的理想就是孔子的理想,想要实现儒家的治国理念。
子路曾经率真的表示如果给自己一个有着内有外患的大国,只需要三年的时间自己就可以让那里的人们变得勇敢,并且知道礼仪。这个时候我想子路的的理想是治理好一个国家。
后来子路在陪着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到卫国当上了大夫孔悝的宰,并且在治理蒲邑的时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说起志向获得一定程度的实现。
当孔悝与蒯聩发动政变赶走了卫出公的时候,子路赶去城里,子路明明知道自己此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还是去了,当帽子掉下来的时候,子路不顾生命捡起帽子,称“君子死,而冠不免。”,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时候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已经是子路的志向。
子路受教的译文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位列七十二贤,被称为“十哲”人之一,在其一生中曾经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说,自从我有了子路,就再也没有听到恶语。虽然是有点言过其实,但是确实也说明了子路对孔子的维护,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刚刚见到孔子的时候却是桀骜不驯的,却是对孔子非常不恭敬的。
《孔子家语》记载的《子路受教》就讲述了子路刚刚见到孔子时候的傲慢无礼和桀骜不驯。孔子问子路,你喜欢什么?子路说,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个方面,我是说以你的资质再加上后天的学习会没有人能赶上你啊。子路非常傲慢的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需要任何的加工,将其削尖后射出去,能够穿透皮革,所以这是天生的秉性,我就像那个竹子一样,不需要经过学习就能够很好。孔子耐心的说,这样的竹子如果将其装上羽毛,再装上尖利的箭头,并且将其磨的非常的锋利,那么不就可以射得更加的深了吗?子路听了知道自己错了,马上拜谢说,真是受益很多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天赋很重要,后天的学习也非常的重要。从这则小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子路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不会掩藏自己的想法,有点桀骜不驯,但是当知道自己错了之后,又能够马上知错就改,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与颜回是非常不同的,颜回从来不违抗孔子,子路则不同,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子路为“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