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孟子和庄子之间的故事 关于孟子的智慧简介


孟子和庄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的要求积极入世的,所以孟子不辞辛苦、疲于奔命地宣扬自己的“仁政”,但是总是不能被接受,孟子不惜在朝堂之上与人发生激烈的辩论。

道家是消极出世的,庄子说“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把世间万事都看的虚无缥缈的,都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因为万事都会消亡的,所以与其积极要求做官,实现所谓的理想抱负,不如把自己隐藏起来,做一个内心自由自在的人,所以当楚国的大王派人来请庄子做楚国的丞相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庄子却轻易放弃了,而且是再三推辞,因为他认为这样就会让他失去身心自由,凡是不能让他自由自在活着的东西,哪怕是高官厚禄也是不算什么的。

孟子强调仁义,强调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实施“仁政”,要与人为善,缓和社会关系,但是这一套在庄子看来根本就是伪命题,道家是讲究虚无的,他们巴不得社会回到原始社会小国寡民的状态,最好是老实不相往来,这样就不会有矛盾了,社会上也就不会有战争了。但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儒家和道家,或者说孟子与庄子走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积极的“进”,另一个是消极的“退”,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不过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主张,他们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孟子的智慧简介

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直被当作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人们一般把儒家思想说成是“孔孟之道”,孟子也被称为“亚圣”,是在儒家学派中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号人物。不过因为孔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所以人们对孔子的思想讨论的很多,大家也很熟悉了,但是孟子的智慧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呢,他凭什么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呢。

孟子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智慧就是人的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内心的坦荡,内心的愉悦,这比很多外在的所谓成功要真实的多。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子具体说明“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一个人只要活得不愧于心便没什么好怕的,也就会心坦荡,无所畏惧,幸福自然而然就来了。

第二个就是人都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这是一个人区别于禽兽的一个重要特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别人受苦受难自己就像帮一把,看到百姓受苦就会心中悲伤而不会视而不见,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是有感情的,宽厚待人,为人和善才会有好人缘,帮助别人其实就是方便自己。

第三个就是孝顺父母很重要,提高自身修养很重要,施仁政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不同的见解要批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重视教育的作用等等,总之孟子教给我们的智慧非常多,学习孟子的思想,了解孟子的为人处世之道对我们的学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孟子的母亲是谁

孟子的母亲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母亲,她历来都被当做贤良淑德、善于教导子女的典范,受到后世的敬仰。后世为了纪念孟母,专门为她修建了孟母祠来供奉她,这对于一位普通的妇人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荣誉,同时也是对她教子有方,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尊敬。

孟子早年丧父,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勤俭节约把他养大,这一点跟孔子的身世很相似,孔子也是幼年丧父,不过孔子的母亲却不及孟母出名。因此孟子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关于他与母亲之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千古流传。孟母为了孟子的教育费尽心思,以身作则,终于把孟子培养,孟子能成为一代学问大家与孟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子女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年幼时的经历,所以孟子非常强调对父母的孝顺以及他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孟子成年后本来就尽快向他的祖师爷孔子那样去周游历国,有一番作为,但是家有老母,不忍远游,所以孟子常常除了讲学之外就是陪伴母亲,侍奉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他守孝三年期满才开始到处游历。传说孟子不忍心母亲在黄泉路上孤独,特意请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刻了一个雕像,与母亲一起合葬,为的就是能代替自己在阴间继续孝敬母亲,可见母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