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道家学派,这是个很牛逼的学派,在诸子百家里面算是很聪明的了。它不光思考什么治国方略,更重要的是它有辩证思想,这是早期的哲学哇哲学。最有思想的学派,比压制人的儒家,有意思的多了。这个学派呢,创始人鼎鼎有名,叫做老子。这是个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啊,思想境界什么的深刻极了。开个玩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日为师,那老子算是孔夫子的一日师;如果再加上一句终身为父的话,孔子得叫老子一声爸爸的。老子讲过什么呢?讲过以柔克刚。虽然人老了,牙齿也掉光了,可是可以用它来举例子啊。牙齿没了,舌头在呀,你说,舌头是不是比牙齿厉害?以柔克刚嘛,我怀柔战术行不行。
还有一个政治方面的主张,叫做无为而治。看看历史,每当乱世结束,这个想法就被统治者运用了。因为有用啊!后来,这个学派就传到了庄子手里。诸子百家既然是不同的思想,那一定是代表了不一样的利益。这一派呢,他们代表的是已经被时代抛弃掉的一代人,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世界发展的这么快,他们跟不上了。那怎么办呢?就避世吧。所以说,更消极的那一个人是庄子。庄子追求一种境界,在那个境界里面,什么都是虚的,都是假的。罢黜百家,这个学派消停了一阵。但是后来的后来,中国出现了一种信仰,叫做道教。老子是最初提出道家思想的核心人物,是这一学派的始祖,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使其延续。同为道家这一门派大师级人物的老子和庄子,在思想上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将道家学派的思想发展壮大。虽然说他们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细细来看也有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老子、庄子都以“道”为思想核心内容,但是在处理人和道的关系上却有很大差别。老子觉得人这种生物在世间有着无可超越的优点,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生物;而庄子却觉得万事万物都是相同的人也一样,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老子有一个“常无为而无不为”思想,比如在理国时,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也不做,并不是消极,而是在对待事物,为人处事时要顺其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其实老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很在意这些功名利禄的,他有一些入世情绪在里面;庄子则不然,他更多的是消极避世,不管不顾,远离红尘,远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对钱财功名并没有兴趣。他们两个都有着对人生自由的追求,但态度并不相同。老子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是纯粹的,庄子追求的是超脱自然物我两忘。虽然稍有分歧,但他们两者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价值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到了现代社会,这样的思想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生活里也有很大的生存价值。
庄子教会我们看待事情不能麻木自大不能一叶障目,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历史上除了庄子还有其它理论体系,哪一个不是光辉灼灼,博大精深呢?这些理论体系又各自牵制,各自反驳,所以我们研究庄子也不能单一的推崇他,否定其他人不同的观点。庄子思想包括很多方面,有着很丰富的理论体系。一直到现在,庄子理论成为了一个标志性存在,没有谁的思想能够替代他。他的思想有很多伟大的地方,但是也同样存在很多缺陷。比如阐述的关于治理国家的观点和乌托邦类似比较理想化,现实中如果放弃物质功名追求对社会发展没有积极作用。虽然在战国年代,动荡不安,他避世而居的思想能够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宽慰,但仍然是消极,懦弱的。他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用个人感知超越事物本身,却也是一种唯心思想。
他可贵的地方有很多,认为万物平等,不相信鬼神,以及宏观的世界观认知,在古代几千年前就能这样去看待世界,是一个超越了自身很高的境界。我们学习推崇庄子,但是也要入其中而不迷失自己,儒家重仁义,道家重天道,法家重治法,历史上还有很多思想流派,都有各自的优点。我们勤思多学,运用古人智慧的教导,让自己成为更有品德更好的面对人生,这才是一个理论知识所能起到的最好的作用。
东施效颦是庄子笔下的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人们特别熟悉的一则讽刺性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呢,主要讲了一个人迷失自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西施是个大美女,天妒红颜嘛,西施虽然是个美女,但不是一个健康的美女——她有心口痛。心口痛这种东西,在今天看来,可能是胃病,也可能是心脏病,反正就是成天捂着口皱着眉头就对了。有美女肯定有丑女,一个女人姿色一般,她的名字叫做东施。其实就是与“西”相对呗,为了把对比体现的更明显些。人家都说西施好看,她仔细观察了观察,也觉得西施好看。那么问题来了,西施为甚么好看咩?东施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姑娘,虽然她有一点笨,说她笨的原因是她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西施好看是因为她的动作好看。她不知道的是,一个人要是美人,怎样都是好看的,披一条麻袋也好看。东施自以为发现了美女的奥秘,她也想做美女呀,于是她就像西施学习。怎么学呢?她走在路上的时候就模仿西施的姿势,捂着口,潜台词就是啊呀我痛痛痛痛痛,你看我美不美不美不美。她不知道的是,愁眉苦脸只是美女的专利,她本来姿色就一般,再作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真真是能把人吓死。于是乎,小孩子见了她都骂她丑八怪。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以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