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祖(1898—1935),字孝若,又字潜庐,张謇之子。从小就受父亲张謇的熏陶,性格温和,毫无娇气,自幼聪慧。7岁时在家中启蒙于日本女教师森田政子,能过目成诵。次年,就学于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13年就读于德国人所办青岛大学中学部,后转入上海震旦学院。191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商学学士学位,归国后佐父亲经营南通事业。先后担任南通实业总稽核所所长、南通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会长、南通县教育会会长、通崇海泰总商会特别会董、苏社理事、大盐垦公司总经理等职务。1920年参与创建淮海实业银行,并任总经理。同年,创设南通自治会,并担任理事长。1921年在南通创设南通棉业、纱业、证券、杂粮联合交易所,任交易所理事会理事长。在父亲张謇的精心培育下,张孝若学有所长,成为栋梁之才。
1922年,张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的专使,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日本10国专察。曾担任江苏省议会议员、吴佩孚联军司令部参赞、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等职,曾被任为中华民国驻智利首任公使(未赴任)。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整理成30万字的《专察欧美日本国实业报告书》,除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呈报外,还应邀在上海、南京、南通等地报告、宣传。根据所专察各国的煤产、钢铁、纺织、航运等经济情况和重要工商业情况,分析中国与欧美、日本各国的差距,提出振兴中国经济的十大要策,即清理外债、举办路政、提倡农垦、促进贸易、救济劳工、实业统计、普及实业知识、整理币制、裁免厘金、划一度量衡,并且认为“中国工商业之前途,视斯十者之能否实行也”。可惜其时军阀争战,所议均未能实施。张謇将其报告校订并题写书名《张孝若演说稿》出版。张孝若在出国专察期间,鉴于外人对中国的不了解,“随时注意宣传中国文化及社会进步情况,使各国对于中国渐能由了解而进于善感”。途中作诗词194首,张謇为其校订,汇编成册,取名为《士学集》。
回国后,张孝若被任命为中国驻智利全权公使(未莅任)和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1926年8月,张孝若继承父业,致全力于实业、慈善、教育。先后任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校长、私立南通医科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农科大学校长、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校长、私立南通纺织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大学校长、私立南通学院院长、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步公司总经理、淮南各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大陆报馆董事等职。时值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张謇所办各项企事业大多运行艰难,张孝若“苦心撑持,朝夕不遑,先业赖以不坠”,同时谢绝外事,潜心整理张謇生平文字和往来函件,将实业、教育、慈善、政闻及当时制艺等内容,编成《张季子九录》一书,并以白话文撰成《南通张季直先生传》。
张孝若的父亲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常熟,出生于海门长乐镇(即今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
张謇曾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定三个时期:三十岁以前是读书时期,三十岁到六七十岁是做事时期,七十岁以后又是读书时期。”为此,他在南通南郊五山一带营建了一些别墅,用作老而休息和读书的场所。闲暇时还邀友前往,流连于山水之间,诗词唱和。不过,这种闲暇并不太多,因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不可能超然物外,自幼接受的儒学教育,早就奠定了他执着的精神和积极入世的态度。张謇有一段话,颇能表达他的入世态度:“下走之为世牛马,终岁无停趾。私以为今日之人,当以劳死,不当以逸生。下走尚未忍言劳也。”所以直到临终前夕,他还在为各项事业奔波。
张孝若先生继承父辈事业,致全力于实业、慈善、教育,并接任农、医、纺三校之长,为传承父辈未竟事业,而勤勉工作,敬业述事。为了实现父亲张謇组建南通大学的遗愿,历经一年,张孝若将父辈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分别升格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又经一年,张孝若按其父成立南通大学之遗愿,将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与先期成立的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立私立南通大学,而私立南通医科大学成为其中的医科。私立南通大学的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不仅标志着南通高等教育事业走在全国的前列,而且标志着南通高等教育事业在历史上开始走向鼎盛。
1935年10月17日,在上海辣斐德路1288号寓所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血案:张孝若先生被旧仆吴义高开**行刺,张孝若当场身亡,时年38岁。由于吴义高随即自,凶手没有供词,这宗命案至今仍是一个谜。据传闻,其子张绪武回忆,当时租界捕快上门调查,家母一句“不必深究”打发了事,成了一桩历史悬案。1936年,华东最大的轮船公司、张家的大达轮船公司被杜月笙吞并,而凶手遗孀、子女一直受杜氏照拂,其中真相,宛有所指。
张孝若生二子四女,三女粲武早夭。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国难当头,原本埋头苦读的大女儿非武毅然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当年9月她回到南通城里,会同亲友数人,自发组织起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把小妹聪武也带去演话剧。时有驻通爱国东北军57军111师师长常恩多,接纳非武等一批进步青年加入,成立“义勇宣传队”。随后,非武随军北上,在战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抗日救国。1940年,57军一名首领叛变,掉转**口企图打内战,残害进步青年,国共合作的局面又一次面临危机。非武不堪当时混乱局面,以去西安受训之名,离开到了重庆。
1938年3月12日,张家迁往上海法租界避难。4月,小妹聪武只身离家,参加苏北抗日宣传队。春节前传来噩耗,在中秋夜敌军包围小马桥宣传队驻所,聪武不幸牺牲在敌军**口之下。解放后,聪武的骨灰安置于南通烈士陵园。
上海沦陷期间,英国人在上海英租界设有一处向全世界直播的“民主电台”,其中有一档专门播放抗日救亡宣传的文艺节目。二女柔武常常担任该节目的女高音独唱,歌唱《长城谣》、《九一八小调》、《铁蹄下的歌女》、《黄水谣》等歌曲。柔武通过歌声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沪期间,她还多次为地下党人俞铭璜等同志送情报。张柔武女士曾写下《怀念父亲张孝若》缅怀父亲,其现在仍生活在南通。
1949年初,张孝若长子融武携家人去了香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融武受聘于香港电台,讲解历史故事,后为香港大学校长所赏识,聘为香港大学国文和国语教授。1984年融武在香港病逝后,家人将其带走的两副珍贵的绣品送回祖国大陆。
次子张绪武1950年毕业于南通学院,分配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纺织厂任工程师,1979年任江苏省南通纺织科研所工程师,1980年任江苏省南通市副市长,1983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88年11月兼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0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1991年6月兼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1993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席监事,1994年后任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 2004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首席副主席。
经历了众多的风风雨雨,张氏子孙各自走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抗战胜利后,张謇长孙女非武与丈夫及朋友在美国办起了人人企业公司,经营电器产品,总店设在纽约,在美国其他城市及大陆、台湾均有分店。1981年,非武在香港约其弟、妹晤面,阔别了33年的亲人终于相见。1987年两岸通航后,非武曾携子女回故里,目前侨居美国。
张謇三哥张詧的曾孙张慎祥先生说,我们没有能作出像张謇那样大的贡献,但却始终铭记着先贤的教诲,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如今张謇先生已传至第六代。他们大多经商或从事着其他行业,也许其中不再会有超越先人的功绩,但流淌着张謇血液的后人们会始终秉承着他的精神。张謇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家乡人民不断开创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