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藩没徐悲鸿那么有名,其实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国民党CC系骨干人物深受陈立夫赏识,赴台后出任台湾立法院长等要职。
张道藩是在巴黎时遇见蒋碧薇的,那时他还是个无名的小画家,一见蒋立即奉为女神。多年后他在写给蒋的心里深情回忆:“那一天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穿的一件鲜艳而别致的洋装。上衣是大红色底,灰黄的花,长裙是灰黄色底,大红色花。你站在红地毯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显得那么雍容华贵。”连衣服上的图案都记得那么清楚,可见当时确实是惊艳到了。
一见倾心后,张道藩马上展开了攻势,如果说徐悲鸿是用定情物戒指俘虏了少女蒋碧薇的心,他则是用情书攻势打开了蒋碧薇的心门。蒋碧薇做了张道藩的情妇几十年,两个人的情书写了两千多封,他们不仅在分离时写,连同居一楼也爱写信交流。
张道藩一次次的表白,开始都被蒋碧薇拒绝了,无奈之下,她娶了法国女子苏珊为妻,那时蒋碧薇还一心想着和徐悲鸿白头到老呢,直到徐悲鸿恋上了孙多慈,她才慢慢接受了张。
蒋徐之间,到底孰是孰非?究竟是谁的出轨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终结?只怕除了当事人,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但有一个时间节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直到徐悲鸿为了追求孙多慈,发表和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声明,她看了后才决然和张道藩公开同居。
张道藩曾提出四条出路,供蒋碧薇选择:
一,离婚结婚(双方离婚后再公开结合)
二,逃避求生(放弃一切,双双逃向远方)
三,忍痛重圆(忍痛割爱,做精神上的恋人)
四,保存自由(与徐悲鸿离婚,暗地做张道藩的情妇)
按理来说,第一个选择是不错的出路,但蒋碧薇选择了第四条,也许他不想让张为难,也许是她对名分不那么在乎。
张道藩待她,平心而论是很不错的。1949年,他撤往台湾,不忘亲自安排蒋碧薇赴台。在台湾,他蒋妻子女儿送往澳大利亚,公然和蒋碧薇出双入对。
蒋做了张30年的情妇,张原本允诺在她60岁时娶她,到了60岁的时候,张道藩不表态,蒋碧薇大怒,和他吵了一架,两人从此分手。
当年张道藩为之如痴如狂的美人,如今也老了,但仍然那么骄傲。分手后,她拒绝了张道藩的资助,陆续卖了一些徐悲鸿的画为生,那副《琴课》倒是没舍得卖,至死都摆在卧室里。托那笔分手费,她晚年虽然寂寞,总还不算潦倒。
张道藩去世后,蒋碧薇毅然打开了心门。写下了五十万字的回忆录,上篇叫《我和悲鸿》,下篇叫《我与道藩》。再不凡的传奇也有落幕的一天,幸好还有一支笔,可以写出那些埋在心底的往事。
徐悲鸿的侄女曾这样评价蒋碧薇:她那么骄横,你说她也蛮可怜的。这一辈子,实际上从来没有结过婚。她跟徐悲鸿,两个人是私奔的。跟张道藩,也是同居关系,没有名分。
一个人从来没有正式结过婚就是可怜吗?至少,骄傲了一辈子的蒋碧薇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在《我与道藩》中,她说:你和我用不尽得血泪,无穷的痛苦,无穷的痛苦,罔顾一切,甘冒不韪,来使愿望达成,这证实了真诚的人性,尊贵的爱情是具有无比力量的。
当你同情他人没有获得世俗的幸福时,也许人家也在同情你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爱过。所以,人,最好还是不要轻易地去可怜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