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居于大河家镇甘河滩、梅坡村、大墩村及刘集乡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长制,所产具锋利无比,构造精巧、式样考究,工艺独成一体,称“保安腰”,它与藏、蒙古齐名,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2006年,保安腰的锻制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传,清咸丰年间,保安族人辗转迁徙途经青海省循化地区时,从塔撒坡修制土**的工匠处学到打技术。当时制作的腰式样简单,质量粗糙。清同治初年,保安族在大河家定居后,掌握了刃加钢技术,改进制作工艺,质量逐渐提高,式样日趋完美,打业成为保安族的主要手工业。
保安腰由身、把和鞘组成。一般是先把择好的铁反复锻打,然后劈开加钢,最后淬火而成。保安腰的柄,多由细腻光滑的铜片、铜条、黑白色牦牛角、彩色塑料,透明柔软的有机玻璃、银焊、赛璐珞等材料叠合镶嵌。打磨后,便光滑亮丽、精美绝伦,犹如彩锦,被称为“什样锦”,这是保安腰的最具特色处。鞘多用黄铜或白铁皮打成外壳,内装木芯以保护刃。
在锃亮的面上刻有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便于区别不同风格、不同式样的标志性图纹,纹饰精细,图案古朴。比较着名的腰有“什样锦”、“雅王其”、“波日季”、“一线”、“双落”、“满把”、“扁鞘”、“蒙古”、“哈萨克”、“鱼”等等。
其中最漂亮的要数“什样锦”,最有名气的则推“波日季”,有关“波日季”腰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从前保安人居住的地方美丽富饶,人畜兴旺。忽然,有一年出现了一个魔鬼,隔三差五魔鬼就下山到村子里掠取姑娘,人心慌慌,不敢出门。血气方刚、见义勇为的铁匠哈克木,手持钢前去山洞与魔鬼搏斗,任凭他举猛砍,总伤不着魔鬼。
后来,有一位白胡子阿爷给他托梦说:“有一种叫“波日季”的腰可制服魔鬼,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西边有棵老树,你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并记住在面上要凿上有树叶的图案”。哈克木遵照白胡子阿爷的话精心打制了波日季腰,最终死了魔鬼和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