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的故事概括
相传陆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叶,并且品鉴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陆羽正在扬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见了陆羽,便邀请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诉陆羽说,听闻用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随身小吏驾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来时候不小心将打满的江水洒了一半,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边的江水。小吏将水递给陆羽,陆羽尝了一口,连连摇头,称此水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扬子江中心取水,回来后,陆羽尝了一口,认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扬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陆羽,便告诉了陆羽为何两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随后陆羽品茶鉴水的高超技艺很快就被传开了。
很多书籍都有记载陆羽的身世。有一说法是,陆羽被智积大师抚养成才,陆羽虽然生活在龙盖寺,但是他对佛家经典没有太高的兴趣。陆羽想要下山学习,智积大师并不支持陆羽这一想法。智积大师为了考验陆羽,便让他学习怎么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陆羽在学习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了一位老妪,她教会了陆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茶为例。教给了陆羽很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不久之后,陆羽掌握了冲茶的精髓,便给智积大师泡了一杯茶。智积大师喝完后,便答应陆羽下山学习。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新唐书》对陆羽有了基本介绍,文中提及陆羽喜欢喝茶,曾写三篇关于茶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喝茶泡茶的方法,泡茶所用的器具都逐一研究说明,陆羽可以称得上是茶文化的佼佼者。
陆羽是一位其貌不扬的人,但是后人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陆羽曾写过一本自传,书中开篇写到:陆羽,不知何许人也?自嘲式的悲凉迎面而来。在《新唐书》和《唐才子传》中,写到了陆羽的悲惨身世。陆羽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被父母抛弃在了竟陵西郊的一个石桥下。随后,智积禅师路过时听见桥下有大雁在哀鸣。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大雁用翅膀围护着一个小婴儿,小婴儿被冻得全身发紫,智积将男婴抱回了寺中收养。积公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让儒士李公收养这名男婴,随后改名为李季疵。季疵长到七八岁时,李公夫妇打算回老家湖州。季疵便回到龙盖寺呆在积公身边,积公为季疵卜了一卦,积公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为季疵改名为陆羽。积公对喝茶有很深的见解,陆羽自幼深受熏陶,在品茶方面有很高的天分。陆羽十二岁时,离开了龙盖寺,为了生计陆羽先后做过丑角演员和编剧。
但是,关于陆羽身世存在争议一说。有说陆羽是一个弃儿,在陆羽所著的《茶经七之事》中,陆羽提到了家庭关系,他的远祖为陆纳,曾担任湖州太守一职。
后来,陆羽花费了26年时间,著成《茶经》一书。陆羽晚年时候,享有很高名气,但是轻薄功名富贵。随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专注于茶文化的研究,于公元804年去世,享年72岁。
茶圣陆羽是谁及其资料
陆羽,字鸿渐,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和诗人。因为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贡献,被世人美誉为“茶圣”。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享年七十二岁。他所著作的《茶经》为中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显著而卓越的贡献。
说起陆羽,不得不提的就是《茶经》一书了。陆羽在此书中,提到了很多新鲜的观点,让人们在饮茶中亲临其境般的体会喝茶的博大精深。《茶经》不过七千余字,但是却花费了陆羽26年的光阴。陆羽为了所提观点的准确性,他将自己转化为一个茶农,关于茶的多种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陆羽在书中提出,茶有香味,世人在品尝茶叶之前,需要品茶香。所谓“嚼味嗅香”,才是喝茶的正确方式。想要喝到好茶,需要大费一番功夫。茶有自身的生长习性,也有采摘时节,更有喝茶时令。做法一旦有误差,不但不会喝到茶叶的真正味道,可能还会喝出病来。这些观点都是陆羽第一次提出,世人拜读《茶经》后,收获颇丰。
后人说,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陆羽一生为茶学而努力,因为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即使过程很累,很枯燥,天生乐观的陆羽,依然将这些困难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历练。读《茶经》知道陆羽的毕生所成,更从中体会出陆羽是一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人。
而他所著的《茶经》一书,丰富了世人对茶的认知,开启了茶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