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流传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河南坠子从开始初期的形成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保持着朴素的民间乡土风味的气息。而它独具特色的作品也有几千于种。想更加了解河南坠子吗?下面的河南文化为你带来更多河南坠子的信息,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坠子的表演方式
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伴奏者拉坠琴,有的并踩打脚梆子。初期大多演唱短篇,也有部分演员演唱长篇。现代题材曲目都是短篇。
河南坠子从酝酿到形成,一直在民间流传,保持着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长期以来从道情、三弦书、山东大鼓、琴书等曲种移植、继承了大量优秀书目,以后又创编、积累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书目,有长篇、中篇、短篇200余种,保存了不少流传悠久的艺术精品,如《借髢髢》、《偷石榴》、《王庆卖艺》、《梁祝下山》等。五四运动以后以及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都编唱了不少具有进步思想内容和鼓舞群众斗争意志的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坠子在整理传统优秀节目、编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改革音乐、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河南坠子的流行
河南坠子在形成过程中,以新鲜活泼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艺人参加到改革创造的行列中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丰富了演唱技巧,促使这一新兴曲种日益成熟,并迅速流传到邻近的山东、安徽。
然而,河南坠子就像豫剧,流行区域到底有多大,一时谁说不清楚,起码不止于它的名字所限。据悉,河南坠子的常规听众人数也近亿,它的“粉丝”遍布河南城乡。一豫籍学者说,河南坠子的声腔框架已进入大脑皮层深处,成为一种格式或范式,以至于任何一段押韵的文字,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等,都可以被装进河南坠子的声腔框架里哼唱出来。河南人给了坠子最高的忠诚度和最大的热情。对于河南坠子这个黄河边诞生的“河南妞儿”而言,最初的爱、最后的爱都在这里。
河南坠子经过了几代优秀艺术家不断的继承、创新、提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凝结了无数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在用气、发声、咬字、吐字、归韵上都有科学的道理,它璀璨夺目,博大精深,与我国民族声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极其丰富的民族声乐宝库,是优秀的河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瑰宝。
你可能也喜欢:
福建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特色
北京五彩缤纷的旗人文化
【老北京文化】你还记得多少民谣
北京老字号餐馆的文化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