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河南中医药文化的辉煌历史


  河南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是华夏民族文明发展中的一大步,在历史上,河南的中医药成果对中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河南也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对于河南的中医药文化你了解多少?下面的河南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黄河中游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原广袤,土壤肥沃,河流纵横,为农耕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先民们在漫长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中,逐步认识自然,发现了能缓解病痛的动植物,从而产生了药物知识,有了医药活动,后来又发明了针法、灸法和外治法等。

  留下了有关医药起源的传说。如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制医药”、“以疗民疾”,黄帝和岐伯、雷公等讨论医药等。到夏商周时期,“伊尹创制汤液”改变了人们的用药习惯,开阔了用药领域,使医药学知识不断得到丰富,治疗方法也丰富多彩。这为战国以后中医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些都充分说明河南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的源头在中原。

  中医药巨着诞生于中原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医学家把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古代辨证法思想引进过来,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把道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合理概念和摄生的论点,移植于到中医学并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儒家“仁义道德”思想中进步的内容,对发展医学伦理学有积极作用。

  中医药学的经典着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的形成。而这三部中医药学巨着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完成的。唐代医家孙思邈,也曾长期在中原地区行医,着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集方剂之大成,并收录了医圣张仲景有关伤寒的部分病证,使医学理论和医圣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可以说中医药理论在中原形成,中医药经典在中原诞生。

  中医药科学发达于中原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成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完备了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其所载方药被尊为经方,在唐代,《伤寒杂病论》就先后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日本尤为推崇;《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药物学知识,提出了中药学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理论;张从正创立了攻下学说,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这些都对中医药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兴盛时期,其标志是医政设施的进步和完善。此时的医学重心在中原。北宋都城在开封,设立“翰林医官院”、“太医局”,还有保健或慈善机构,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起来。同时还设立“御药院”、“尚药局”、“医药惠民局”等专职药政机构。

  宋代医家王惟一,发明并铸造了针灸铜人,经络腧穴一目了然,将针灸的临床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针灸学的发展,尤其是针灸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
  中原大地历代名医辈出,人才荟萃,是对中医药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至明末,史传中有籍可考的全国5000多位名医中,河南就有912人。最着名的东汉时期南阳人张仲景,开辨证论治之先河,被后世尊为“医圣”。

  你可能也喜欢:
  流传千年的河南丧葬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河南酒文化
  朴素的乡土风味的河南坠子
  汉民族音乐遗产中的经典:板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