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节日手抄报 安全手抄报 手抄报素材 学科手抄报 生活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手抄报模板 简笔画 手抄报推荐

现代的北京葬礼习俗是怎样?


  葬礼是一种送别死者的传统仪式,是社会风俗文化的折射,在我国古代的传统中,葬礼有着许许多多严苛的规矩和繁琐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也逐渐形成了独特并且简单的葬礼风气和习俗。那么,在北京文化中,北京的葬礼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易箦
  旧京,人们多住四合院或三合院瓦房,每三间的两侧谓之“里间”,北房算做正房,除有里间外还通向耳房,谓之“套间”。这里间和套间都有砖炕。那时,人生了病都是躺在这种炕上休养,请个中医大夫来家诊治,很少有到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一旦病情恶化,不堪救药,大夫就嘱咐家属“准备后事”。

  因此,这后事也就都在这里间、套间准备。家属首先要到棺材铺赁一个小床,叫做“太平床”,也叫“吉祥板”。有的家主只是将门板卸下来,临时搭个小床,谓之“搭床”。病人尚未咽气之先,就得从炕上移到太平床(吉祥板)或搭床上,文言叫“易箦”,意思是换床。

  说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否则不吉祥。其实是怕后人在这铺炕上睡觉时思想上扭曲。易箦(换床)时,有的子女还要郑庄其事的说:“冲一冲就许好啦!”这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

  2.小殓
  趁病人还没咽气,首先要将寿衣给他穿好,否则就叫做没穿去,等于赤身裸体地到阴间去了。实际上,仅仅是人未死时,尸骨不僵,便于给他穿戴而已。寿衣,俗称“装裹”,即装老的衣裳,有的生前就预备好了。

  通常有人到了老年,选择逢有闰月(旧历)的年头做好寿衣的讲究。有用清装寿衣的,即清朝官宦的打扮,男的棉袍补褂、顶翎;女的蟒袍、霞帔。用者多系满人或清朝官宦,有的则用明装寿衣,即明朝的打扮,用者多系汉人。

  一般人家主要是棉袄、棉裤、棉长袍(不论什么季节死,一律穿棉的)。鞋,必须是布底,做出莲花图案,表示脚登莲台(莲台是佛的座位),成为“正果”了。绝对不用皮货,说是亡人如果穿皮衣、皮鞋或皮底鞋,下辈子就托生牲口了。

  3.报丧
  大殓(装棺材)前,丧家要给至亲好友送信,请他们来“探丧”,即瞻谒遗容。官宦宅门,绅商富户一般都用“本家门房”名义,临时发出“口报”,也叫“报丧条子”,略谓“本家某老爷(或某大人,或本家某夫人)恸于夏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寿终正寝(男曰正寝,女曰内寝)。

  谨择于某日某时大殓,某日接三。特此讣告。”下款是某街某胡同某宅门房某人报禀。将收口报人的姓名写在红纸条上,再贴在口报上端发出。口报不是正式讣闻(这时讣闻尚未印出)是为通知至亲好友来参加大殓的,后来变成通知参加接三的信了。

  4.开殃榜与领执照
  旧时俗以死者安葬为阴宅,坟茔房屋为阳宅。人们以为坟地“风水”的好坏关系到后辈家运的兴衰,所以有请阴阳家为之避凶趋吉的必要。以给人看“风水”为业的谓之“阴阳生”,尊称“阴阳先生”。他们各有堂号如“一善堂”、“七政堂”等,门前写着“地理风水阴阳二宅”的字样。过去死了人都要找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并请其开具“殃榜”。

  猜你可能也喜欢:
  骰子声四起,独特的厦门博饼文化
  湖北古代建筑的特征
  古老传统的台湾服饰文化
  湖北近代建筑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