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经典在印度教中被称为“天启的经典”,是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对印度以后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印度教(Hindu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不像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宗教,印度教并没有创教者,主要的精神源头可追溯到一套古老而作者不详的吠陀经(Vedas)。吠陀经乃源自亚利安游牧民族(北欧人的共同祖先)吟唱的崇拜圣歌。亚利安人大约在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时候,也就是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进入印度,也将所信奉的吠陀教带了进来。
印度教与婆罗门教
印度教传统上虽以亚利安经典为基础,但重要观念则起于比亚利安移民更早居住在印度的原始印度人,称为德拉维达人(Dravidians)。因此,若说印度教是外族的亚利安宗教产物,还不如说是被亚利安观念所刺激修改成的印度本土德拉维达宗教,即(古)婆罗门教。
西元前五、六百年,佛教及耆那教(主张以抑制情慾与获得真正知识的方法来求得灵魂的解放,主张极端苦行。)在印度广泛流行,造成婆罗门教的没落。到了西元四百年前后,婆罗门教进而吸收佛教、耆那教及印度各地民间信仰。商羯罗又于西元八、九百年间进行改革,形成现代雏形的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
印度教结合印度境内各地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不同的宗派。数百个宗派各有不同的教义与信条,各自认为自己的教派是最好的。这些宗派间虽然没有统一的信条,但有两个教义却普遍存在各个教派中:一为多神教的泛神论;另一为轮回(reincarnation),即灵魂的再生与转世。
您可能还喜欢:
全面解析:多神教的文化历史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宗教文化:什么是基督教